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别是非常有名的,但随着现代女性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两者之间的语言差别渐渐消失。本文针对女性用语秘特点和倾向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2.
故宫藏品中,明清两代的工艺美术品占有很大比重,其中有许多为清官造办处所设计、制作或修理、改造过。这些作品非常精致,代表了当时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养心殿造办处档册是记录清代工艺美术方面的唯一的最集中的原始资料,从中可查阅成做品的设计者、制作者、管理者,成做工序以及皇帝对成做品的具体要求和修改意见;可认识造办处的职能和规模。本文提示《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采用编年体,上自雍正朝,下迄宣统朝,辑录造办处管理大臣及管理情况,以次为各作成做活计情况。  相似文献   
3.
《小姨多鹤》是一部集故事性、艺术性、深刻性于一体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作家严歌苓继承了她描写大历史下小人物命运的创作思路,并将其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熔铸其中,在故事传奇性与趣味性基础上,赋予文本流浪与回归、隐藏、女性三个主题。透过流浪与回归主题,发现对于广博的人类而言,民族、文化、人性包容之意义;通过隐藏主题,探求被历史隐去的"边缘个体"的生存境遇;书写女性主题,赞美女性身体里潜伏的强大韧性及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记载某一区域在一段时期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沿革等方面的著作,它源于两汉的地记,经历了隋唐的图经、南宋的定型地方志,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地方志几千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时代性,即地方志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记录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地方志演变的角度,也可以说是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5.
周焱 《神州》2011,(2X):11-12
《走向自由》是早期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粲芳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直接指涉了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女主人公回忆中不断出现的有关“水”的意象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我们看到作者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象征性的隐喻式表达指出:身份的认同是个体或群体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女性属性,从而为女性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书写了一种前俄狄浦斯时期的母女关系,同时也为这一过程所遭遇的困惑和焦虑提供了一种“自我言说的场域”。  相似文献   
6.
梳理上海地方志特别是旧志关于明清时期疫情的资料,分析明清上海地区疫情特征,发现明清上海地区平均7年就有1次疫情,多在夏秋之交;这一地区疫情重心有从华亭县—上海县区域向上海县—嘉定县区域迁移的趋势;疫情烈度总体较高,以“大疫”为主;病种记载较少,见载的病种以霍乱和红痧为主;上海地区疫情常与他灾害并发。从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则可以发现上海地区疫情特点与全国和江南地区相呼应,但在清代末期,由于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至从府城华亭县(包括娄县)迁移至上海县,疫情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上海县。  相似文献   
7.
《皇朝礼器图式》为清代乾隆朝敕撰的重要礼制文献,对清代的礼器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了解清代礼制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内阁大库档案被视作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兹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相关档案与《清实录》等文献资料相结合,对《皇朝礼器图式》成书过程中的编撰背景与编撰时间作了创新性阐释,并首次梳理出了该书校补工作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关于《皇朝礼器图式》成书和校补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8.
2020年4月至5月,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清理了11座清代墓葬。这批墓葬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保存状况较好,根据墓主人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人葬墓、双人合葬墓和三人合葬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主要有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等。尤其是金质发簪,成对出现,成组使用,并且制作工艺复杂,造型生动别致,纹饰多样精美,是了解和研究清代首饰的重要实物资料。综合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这批墓葬从清早期一直延续至清晚期,这有助于探究清代中关村地区乃至北京西北部社会生活状况与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9.
唐代宁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发现几处重要的唐代墓葬群,如吴忠北郊唐墓、吴忠西郊唐墓,固原南郊唐墓等,出土了一些与女性相关的文物,可分为发饰、妆具、项饰、腕饰四类,反映了唐代女性的时尚风姿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档案和史籍记载,对清代新疆万寿宫的营建与分布、朝贺典礼仪式及其对新疆官民的一体化王朝国家认同塑造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疆万寿宫,作为清朝皇帝与清王朝在新疆的具象化与景观化体现,是新疆官民感受与体验王朝国家存在的最高礼制建筑。新疆万寿宫朝贺礼,作为新疆各地惯常性的庆典仪式和新疆最具全民性和跨族群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使得新疆各族官民通过叩拜行礼的身体实践、富丽的宫殿式布局、庄严的礼仪现场和节日的娱乐活动,感受清朝皇帝与王朝国家的存在,进而形塑新疆官民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