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兵 《东南文化》2016,(5):51-70
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发掘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共清理汉墓97座。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共同位于一大型土墩之下,与淮安地区传统族葬墓有明显的区别。墓葬随葬器物丰富多样,器物组合时代特征明确。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及排列情况分析,墓葬时代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时期,墓葬之间在年代上有明显的承继关系,是一处大型汉代土墩墓。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淮安乃至苏北地区汉代墓葬特别是汉代土墩墓类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江苏淮安财富广场南北朝家族墓是一处典型的家族墓地,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物较为丰富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因素较为复杂,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俗及淮安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杜涛 《中国地方志》2020,(1):72-87,M0006
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道光初任南河中河通判,因收藏两江总督琦善看中的元代《龙舟图》被琦善弹劾免职。从该案中可见道光时两江总督对江南河工事务的介入、江南河工的奢侈之风,以及南河官场的文化氛围。万承紫尚风雅,收藏甚富,与寓居、往来南河的文人墨士多有交游,罢官后所居"还读书室"为文人雅集之所。原籍南昌的万家因河工而移居于南河治理中心淮安清江浦,万承紫子孙辈也精于河工。万家三代的治水经历也对周恩来产生影响,任总理期间特别重视水利事业。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遗产的分布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位于旧时的黄、淮、运河交汇处,今淮安市区西侧的码头、杨庄一带。这个枢纽,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遗产点,横跨里运河、中运河、黄河故道、淮北盐河、洪泽湖区(含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7条引河、窑河等),覆盖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遗产"点"、遗产"线"。该枢纽从明万历六年(1578年)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前,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工程设施最多、遗产分布最广、国家投入  相似文献   
5.
李倩 《世界遗产》2014,(7):115-117
我原是淮安高校教师,2008年调到文物局工作,正好碰上大运河申遗。由于我没有文物知识基础,且不是本地人,刚开始时,对工程文本、遗址等方面的内容不了解,工作阻力比较大。淮安的遗址,无论是清口枢纽,还是洪泽湖大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考察,发现淮安在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方面存在历史要素孤岛化边缘化、资源经营平庸化异质化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初步提出点的挖掘、线的耦合二个层次的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攻克淮安城     
1945年,我亲身经历和参加了抗日战争对日伪顽军的最后一战——攻克淮安城之战。最近,我和当年在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任作战参谋的原省工业办副主任邓光聊起了这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府署东侧.曾经住着一户闻名遐迩的人家——山阳阮氏。阮氏一门在清代出了四个进士、三个举人,这在全国都是令人艳羡的奇迹。他们能诗善文.凭着横溢的才华迈进国家权力核心机构军机处、户部、吏部、刑部、翰林院及各级地方政府。他们著书立说,有人成为帝王赏识的贤臣.有人成为帝王亲密的诗友,有人为故乡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还有人为建立新社会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为淮安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总理的外祖父万青选,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起任江苏清河(今淮安市淮阴区一带)知县,直至在他逝世前的徐州运河同知任上,做官30余年。他的大部分任职时间是在淮安地区,在任上,针对当时盗贼蜂起,兵匪灾祸,民众不得安宁的情况,他主持筑圩代城,保障一方平安。遭受天灾的时候,他设厂施粥,赈济灾民。他将江南的养蚕种桑技术引进淮安,推动了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他逝世十余年后,当地百姓还念念不忘他的恩德,“邑人牒请大府醵赀,建祠祀之”。《周恩来家世》一书中,记载了万青选在淮安地区的任职情况,但没有提到过他曾在江南任职。笔者业…  相似文献   
10.
淮安地区的天妃宫最早建于南宋,来源于福建籍军士征戍两淮的地域流动,此后天妃宫庙在淮安地区的空间展布与当地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山阳、清河的个案研究表明旧城天妃宫曾作为一亦游亦祀的胜境,国家漕粮的转运导致了淮安地区天妃信仰中心的转换,清口惠济祠逐渐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天妃宫庙,从天妃宫到惠济祠的转移,与山阳、清河城市变迁的轨迹基本一致。官方对天妃神灵的标榜和塑造,使惠济祠内呈现泰山娘娘与天妃混祀的信仰生态,而对其庙会的分析则显示出民间信仰意涵的延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