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1.
邓泽民 《江淮文史》2003,(2):112-118
坚决贯彻党关于加强国民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政治、文化教育并重;多渠道解决场地、教材、经费……短短四年中,《抗日烽火中的苏皖边区教育》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参加革命,写下了教育史上光辉一页,一些经验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受益于厚重的文教和雄厚的财力及良好的环境,徽州人的居室富丽精致,环境宽松优雅,建筑设计和室内陈设皆蕴含浓厚的风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同期淮北多战乱和灾害,环境窳败,经济落后,人们的住房多粗糙简陋,少数殷实富户的宅院则规模庞大,华丽有格,表现出与南方甚至外来建筑文化兼收融合的多元特征。从出行来说,在铁路未兴时,淮北早已形成范围甚广的水运体系,即以淮河和大运河为主干,以淮河众多支流为支干,并辅之以驿道。京汉、津浦铁路开通后,运河的大部分货物运输为铁路所吸纳。以传统运输工具为主的短途运输,也只担负铁路运输的辅佐角色。徽州虽地势高峻,但河流运输并未因公路的修建和公铁联运而减色。公路兴修后,徽州竹木茶的对外输出仍是依靠河道。这点,与淮北基本相反。淮北地势大体平坦开阔,河网密布,加之新式的公铁运输,交通出行比较崇山峻岭的徽州还是方便很多。然而淮北人因普遍的贫穷,非不得已也不轻易享近代的交通工具,还是安步当车者多。  相似文献   
3.
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存的微观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怀 《文物世界》2005,(2):10-17,33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黄淮地区考古学大课题的确立[1],随着安徽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2],随着蒙城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连续13次的发掘[3],黄淮地区的史前考古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同时,根据尉迟寺遗址的史前建筑资料,又把聚落考古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世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