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九八年春天,我的一位研究西方古代史的同事Mike Clover——他同时是一位为钦许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所著《中国古代思想世界》(The营农场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的学者——邀请史莘慈教授参与他筹备多时的“过去千年的欧亚及非洲”会议。与会者还包括Heiko Oberman,J.C. Heesterman,Catherine Coquery Vidrovitch等人。史莘慈在会议中所提出的论文是他在过世之前三十七天完成的最后一篇学术著作,由我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于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举行的会议中代为宣读。  相似文献   
2.
后消费时代城市文化资本空间生产状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文化资源为消费目标的空间克隆生产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营销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视角切入,以消费社会大众心理研究为基石,以"文化资本"为理论依据,探索文化进入市场循环生产的模式,并结合当代中国文化消费空间生产性状况,揭示其"异质的同质化"与文化认同偏差的弊病:一方面推崇所谓异质多样的空间以迎合大众消费心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与资本的结合,使文化不可避免地沦为市场的奴隶,最终导致文化断层。文章最后在简要对比国内外文化资本空间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套用资本循环理论探讨其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郑洁  冯文全 《神州》2011,(4):56-57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消费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始终受到人的伦理观念的制约。不同的伦理观念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过和存在着禁欲主义、消费主义等等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禁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初步分析,指出两者与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生态的不和谐关系,并提倡适度消费的消费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神州》2012,(19):14-17
继前阵子"杜甫很忙"之后,广大网友再次发挥了自娱自乐的网络吐槽精神,开始调侃包大人了。"包大人很忙"成为最近网友热议的热点,各式各样包大人的段子传遍网络,包大人躺着中"黑"枪了。与上一次恶搞杜甫激怒了专家一样,这一次调侃包大人,同样激怒了一些包公研究者。不娱乐无关注的现象出现导致不但是我们历史被篡改,古人被调侃,连带着对历史文化的扭曲遗忘。"重口味"的后宫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时尚读本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时尚"是消费主义文化赋予的,"读本"一方面作为自我拯救的工具,另一方面又被一次性地消费掉。"时尚"与"读本"的各自特征决定了时尚读本的产生和存在是矛盾的,产生是为了抵制消费主义时代的生活对人的摧残,存在却又实现了与消费主义的合谋。时尚读本存在的消费性最终同化了其产生。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州社会由动荡步入平稳发展的时期,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且日益多元化.在革命风潮和社会改良文化运动话语下,戏剧等娱乐活动被赋予了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的重任.然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消费也不断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于是,消费主义与革命理想的冲突与碰撞便在所难免.1928年梅兰芳来粤演出这一事件便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导火线.关于这一段历史,学术界很少有人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广州民国日报》及其副刊所记载有关“梅兰芳来粤”的广告宣传、报道和评论,指出梅兰芳以其艺人的身份在广州演出这一段历史事实,承载着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变迁的一个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7.
《神州》2012,(1):23-27
俗话说,宁穷一年,不过穷年。眼下,年关将至、年味渐浓,送礼、应酬、礼包、压岁钱……各项人情花销就成为盛大节日的重头戏。礼尚往来的春节,是传统文化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是消费心理无限膨胀的时刻,平时的省吃俭用变成了现在的慷慨解囊,消费主义刺激下的礼品经济随之掀起狂潮。有人说,这是生活富足、日子过好后产生的客观规律,有所谓  相似文献   
8.
王楠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01-101
虽然娱编们已经在长假前泣血写出了“告明星书”,祈祷明星们千万别在长假期间结婚离婚出轨绝交和好,但国庆节期间还是出了点事儿:一位来自文莱的明星,在长假第一天,宣传自己新书的当口,忽然自爆已经结婚生子。第三天,又追加了一点小料——第二个孩子即将诞下。他之前多次被问及婚姻的事情,多次否认,“已经15年没谈恋爱”,“现在没有女朋友”,“对台湾媒体很失望”……  相似文献   
9.
张恒路 《神州》2013,(32):252-253
消费主义社会,身体已渐渐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核心,身体的呈现方式也已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由内而外的本我突围与由外而内的社会建构所共同塑造的欲望的身体;大众传媒借助话语权力对身体操控而形成的屈服于消费主义的驯顺的身体;在消费逻辑和父权制压迫下,身体,特别是女性身体的物化。身体的单向度呈现,使得人类在消费社会进一步呈现异化的窘态。而人类却麻木无知,甘于异化,人的解放仍然日遥路远。  相似文献   
10.
康磊 《丝绸之路》2012,(18):30-32
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已经抛弃了物的使用价值转而看重物的意义消费,这种对于物的意义消费作用于现实社会,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以智能手机为案例,结合消费主义的各类观点,解析智能手机盛行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观点:智能手机作为符号化的虚拟存在,形成了一个象征世界,它对现实进行了"重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掀起了阶层分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