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0多年的历史,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沧海怎样变成了桑田,在云贵高原上的某一个角落,有一群在灵魂中经常仰望蓝天的人,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蒙古族人。  相似文献   
2.
李璐言 《丝绸之路》2013,(6):124-126
刘锦云先生的戏剧《狗儿爷涅槃》是新时期探索剧的代表作。该剧以狗儿爷形象为切入点,通过狗儿爷的性格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对土地与门楼追求的永恒性与至高性、恋土背后的杀父娶母的深层欲望以及他在涅槃中的毁灭与永生等角度,深刻地揭示出了以狗儿爷为代表的一代农民的悲剧性。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对一代农民社会心理的关照。  相似文献   
3.
四川安岳卧佛院第3号龛涅槃变中的卧佛,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造像,而且其造型还突破佛教仪轨,采取左胁而卧的特殊姿势。并且在卧佛腰部位置还有一背对观者、面向卧佛结跏趺坐的不明比丘形象。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试图从经变故事时空秩序的角度,论证安岳卧佛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与其收官弟子须跋陀罗依依惜别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涅槃经所记载的释迦牟尼葬礼,是以古代印度世俗丧葬为现实基础的,并非完全出自佛经编纂者的杜撰.葬礼中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情节,其实是由佛经的传译者、接收者甚至解读者造成的.印度古人并不擅长书写历史,涅槃经之前的长篇文献往往是由很多小文本简单堆积而成.涅槃经则试图以一种长篇连贯的文本进行历史写作,只是书写者尚不熟练,文本也不够完善,而且经文完成后采用口诵传播的方式.因此,在最终流传下来的涅槃经各版本中,释迦的葬礼虽然内容基本一致,而情节顺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歌 《文博》2015,(2):102-109
云冈石窟中心柱的柱体结构与其它石窟中心柱的柱体结构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云冈石窟的中心柱不再呈现出源于印度的覆钵式塔型,而是将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塔与长方形柱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本文则是探讨这种独特的中心柱柱体结构的佛教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敦煌中唐时期的涅槃像与涅槃经变为主,探讨其中涉及的思想内涵,并重点讨论莫高窟第44窟与第158窟.第44为中心柱窟,对延续北朝中心柱窟的涅槃思想有其意义;第158为涅槃窟,在涅槃的主题思想下,统合显密,并以十方三世净土来诠释主尊涅槃佛之清净法身体性.中唐石窟造像的涅槃主题仍以法身为核心,法身实相本就清净,但早期义学以中观为主导,故强调其不生不灭,唐代唯识思想兴盛,相对于染依而强调其清净本性.法身之清净体性与实相不悖,而更能彰显涅槃常乐我净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冯雅兰 《神州》2013,(10):219
涅槃经变是佛教艺术中常见并且古老的题材,早在公元二世纪在印度犍陀罗艺术中已经涌现。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涅槃经变是的尤为重要的内容。克孜尔石窟中现存壁画的80多个洞窟中涅槃经变占53个洞窟。敦煌莫高窟中492个洞窟中有14个描绘涅槃经变。由于地域和民族传统和宗教派别的不同,涅槃经变构图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考察和比较两处涅槃经变对于研究两地的佛教史、探索两地佛教的艺术特色以及进行石窟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中原北方宋辽金时期涅槃图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北方宋辽金时期涅槃图像,具有时代共通性的一面,同时呈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在图像表现方面,两地区涅槃图像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唐代因素,相对来说,东部地区沿用的唐代因素较多;西部地区在唐代基础上又部分地吸收了东部地区宋代因素,并获得新发展。在图像内涵方面,东部地区表现为涅槃与弥勒佛组合,延续了传统图像的做法,着意表述佛法传承的意图。涅檗与三身佛组合是这一时期的新现象,反映了大乘佛教权道、化现思想。西部地区表现为涅槃、罗汉、横三世佛(释迦·弥勒·阿弥陀)组合,一方面强调了罗汉守护和传承佛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凸显信徒向往并期望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心态。东西两地区有关摩耶夫人画面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大力倡导孝行的情况密切关联。涅槃升仙图像则是佛教进一步世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申充  耿艺 《中华遗产》2008,(5):94-111
繁星灿烂的夜空具有挡不住的魅力.远古的人们在陶器上绘制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以表达自己对于天空的崇敬。后来。这神秘浩瀚的星之海洋又与一个国家沉浮兴哀的命运牵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先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观星的倚重.造就了众多优秀的天文学家。也造就了大批领先于世的天文仪器.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就是见证这一历史的宝贵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