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必然起变化,原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体系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势,必须加以改变,这是历史的必然。与此同时,西方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也开始流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2.
旅游本质就是指旅游这一事物固有的,决定旅游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纵览文献,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们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仅以二战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当代大众旅游本质为研究对象,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进行一番哲学释义。论文在分析现当代大众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和个人动机的基础上指出,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生存活动,现当代大众旅游是一种试图逃避沉沦和异化的生存活动。现当代旅游是以社会的病态发展和人的异化为前提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指出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阶段性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3.
斯佳丽出现在通俗文学《飘》中,安娜是著名文豪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两部作品的文学史地位不同,主人公却都是富有不朽艺术魅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生活在相似的时代大环境中,都敢于冲破世俗成见,而爱情遭遇同样让人同情。她们各自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广大读者,评论者也不厌其烦的进行各个角度的评说。笔者就她们的个性特征及人生经历进行剖析,同时借鉴存在主义观点对她们进行关照。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两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田莹 《神州》2012,(5):35-36
个体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自我价值受到挑战,这种不协调感可能成为一种情结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这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根据存在主义疗法,人存在一种自愈机制,其治疗作用是普遍有效的。治疗师应明确自己的启发引领地位,激起来访者的自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史学理论研究》2022,(1):142-142
查尔斯·巴姆巴赫著,李果译,卓立译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该书是“历史现象学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作者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哲学系教授。该书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海德格尔哲学和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并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德国的所谓“历史主义危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潘慧慧 《神州》2014,(18):2-3
在现代社会,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人文价值丧失,人日益沦为"物化"的存在,人和这个世界变得毫无诗意可言!人是什么?人是机器!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和灵魂救赎。由是探讨诗意地栖居如何可能的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海德格尔将荷尔德林的诗句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苦苦寻求但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拟从"诗意地栖居"的内涵入手,探寻导致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内在根源,旨在指出一条重返精神家园、重建安身立命之所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8.
查尔斯·巴姆巴赫著,李果译,卓立译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该书是“历史现象学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作者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哲学系教授。该书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海德格尔哲学和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并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德国的所谓“历史主义危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刘希敏 《神州》2013,(10):213-214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文艺术史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至今依然在医药,道教,艺术等领域被广泛提倡。"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许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表达的至高情境。  相似文献   
10.
哲学按其传统将存在问题理解为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存在问题就是形而上学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依据对存在的释义,这种释义始终被视为是无疑的并且为形而上学提供了根据与基础。但海德格尔从在场这个角度,把存在和存在者进行了区分,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存在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