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克拉克瓷(Karrack)是一种曾经风行国外的中国外销瓷,国内罕见收藏。知之者甚少。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初海禁期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克拉克瓷于平和县大山深处出世,“坐船”顺九龙江西溪支流花山溪向东直抵月港.漂洋过海.将东方大国的古代文明播撒至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南洋华文报纸《南洋商报》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新闻报道为基础,考察了其塑造中共抗战形象的方式,分析了其编辑传播策略和历史意义。抗战时期,《南洋商报》通过宣传中共抗日方针政策、歌颂人民军队抗战事迹、介绍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展现中共领导人光辉形象、报道中共与华侨携手抗战消息等多种方式,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正面形象。同时,《南洋商报》十分注重传播策略,通过真实权威的新闻源,主旨集中的议题设置,多样适当的新闻体裁,立场鲜明的语言表达给受众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赢得了海外侨胞的认可,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文梳理了德国华人政治参与的背景与路径以及疫情影响下德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新媒介转向,并以2021年全德华人抗议德国儿童读物事件(简称“童书事件”)为例,就德国华人如何构建新媒介政治实践的行动网络展开探讨。德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新媒介实践归纳为三类:第一,以信息资讯类平台为代表的选举政治投票助力;第二,以视频社交类平台为代表的政治参与虚拟在场;第三,以即时通讯类平台为代表的政治动员增量表达。研究显示,德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三类新媒介都在“童书事件”得到了具体运用,并在盟友招募与集体动员的转译环节中,实现了华人政治诉求与权益表达“流量、声量与增量”的交融互促。  相似文献   
5.
时嘉艺 《中原文物》2023,(1):122-129
不同空间赋予了器物不同的意义,墓葬空间中的随葬铜镜除保留照容特性之外,还拥有多重功能。通过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墓葬中铜镜的放置方式和出土状态,可以发现铜镜在墓葬空间中的方位逐渐固定、空间属性明显加强。墓葬中的铜镜除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外,还作为玉璧替代物,与其他器物组合出现。铜镜在墓葬空间中的功能是古代镜文化的真实写照,这种风俗也流播至海外,周边国家对此仿拟、沿袭,并进行了适宜本土文化的改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近年来,海外学者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战略等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中国的执政策略;坚持继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等等.系统研究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切点,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令海外学者、媒体和政界人士等为之惊叹,他们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人民至上、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等方面探寻这种力量的来源.系统梳理、深入剖析海外人士的研究观点,有利于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有益于为国内学界开展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前孙中山对海外洪门会党的争取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之前,洪门会党遍布于海外华侨社会,它们具有封建落后与豪侠爱国的两重性。争取该组织及广大成员支持参加革命,是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一、孙中山对海外洪门会党的争取和改造基本上是成功的,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二、孙中山对海外洪门争取改造的作用重大、影响深远。使广大海外洪门获得了新生,成为以后支援祖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三、孙中山对南洋和美洲洪门的争取改造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南洋会党侧重争取他们支持和参加反清起义;对美洲致公堂则侧重思想转化,进而使他们加入革命组织,为革命捐款。四、孙中山在争取改造海外洪门的同时,也受到对方的某些影响,致使他不可能从思想上彻底改造洪门,组织上使自己受到束缚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作为外来文明的内容之一,在中国有两千年以上的饮用历史。本文通过观察葡萄酒传入中国的过程和时间,以及传播、生产人群和生产地域,认为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造与饮用可分为两个文化区,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表现。而葡萄酒传入内地并融入中国传统的酒文化,既有赖于国家统一的大历史背景,也与粟特人入华有关,其在内地的生产与流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