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北京地区出土的《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怀柔伯施聚墓志》是一方非常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石刻文物。墓志主人施聚声名显赫,镇守辽东数十年。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朝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辽东地区边政提供有益的历史信息。另外通过对志文内容重新释读考证,对其他学者观点进行尝试性补充和更正。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代曲学大师.在民国学林享有盛誉。他对曲律、曲史包括词学理论造诣极深,以一本《顾曲尘谈》深得蔡元培赞赏,遂于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古乐曲。自此.不登大雅之堂而曾被鲁迅概括为“咿咿呀呀”的戏曲首次进入最高学府。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叫吴梅.在世时与王国维齐名.二人并称戏剧研究领域的“南吴北王”。他的一生.就像一台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的大戏。曲终人散.余音袅袅.回响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4.
肖丽 《文史博览》2015,(2):69-73
历史上,湖南省怀化市是一个疫病流行的地方。建国前,影响怀化地区的疫病主要有:霍乱、天花、麻疹、疟疾、细菌性痢疾等。引发疫病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针对疫病的暴发与流行,建国前,历届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的防治措施,起了一定的作用;民间则流传着或祈神禳灾,或驱妖降邪的方式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5.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6.
7.
《晋书·安帝纪》载安帝诏: 其大赦,改元,唯玄振一祖及同党不在原例。赐百官爵二级,鳏寡孤独彀人五斛,大醋五日。(页258)[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抟”的同源词及阐发“抟”的词义引申脉络上,认为王力的《古代汉语》对“抟”的注释欠妥当,当训为“环绕”即可。  相似文献   
9.
曾国军  李忠奇  陈铮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22,37(4):22-31+45
流动性的增强不但意味着人口、信息、资金流动强度增加,也意味着流动范围的扩大。在此背景下,以稳定的人口构成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同时,流动性也使多元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扩散的基础上展开了互动与交融。本研究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中国全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海量餐饮服务设施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目前的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并描述其特征,并从流动性视角阐释其形成与扩散的文化地理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现流行的菜系主要包括川菜、湘菜、粤菜、东北菜、徽菜、云贵菜、西北菜、鲁菜;中国流行菜系的空间扩散格局具有差异明显、多中心发展的特点。其中,川菜、湘菜、粤菜数量多分布广;鲁菜、徽菜分布集中,扩散较少;东北菜、云贵菜、西北菜数量较少但分布范围广。这种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背后的文化地理逻辑与流动性密不可分,人口、资金等的流动促使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内扩散,同时也带来了地方饮食文化间的交融互构。  相似文献   
10.
林慧彬 《福建史志》2022,(4):60-64+72
“炝”是中国传统烹饪方式之一,在北方和西南地区经常使用,福建则莆仙地区使用最广。文章分析了“炝”字在莆仙地区的形音义,解释其在莆仙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形式,探索其在莆仙地区美食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词语族情况,并进一步阐释其饮食文化内涵。文章还对莆仙地区“炝”食的传播进行了分析,为莆仙地区的“舌尖魅力”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