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快步走向讲台,打开书,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老师的话刚说完,我就听到下面有人窃窃私语:"嘻嘻,李凯,李白!"更奇怪的是,我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唰"地看向我的同桌李凯。再看我的同桌,呵!他就像中了十万大奖似的那样高兴,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脑袋和身子一块左右  相似文献   
2.
徐文质 《文史博览》2014,(11):57-57
在1968年最紧张忙碌的“双抢”季节里,我在湖南益阳资阳区一个猪场当饲养员。一天,我照例担草送到垸中田头,但眼前景象让我惊呆了——田丘里空无一人。“双抢”如救火,劳动力去了哪儿?我拔腿就向队屋跑去。跑到队屋,才发现队屋前禾场坪里围着一大堆人看热闹,人群中不时传出锣鼓声。  相似文献   
3.
碧螺春是苏州的地产茶.产自苏州吴中区的洞庭东、西山。两座山分峙于太湖之中,山,因为有水而更秀;水,因为有山而愈灵,在这样一块如诗如画的土地上,万物充满灵秀,碧螺春便是这秀色精灵。每年立春后。山风渐渐变软、变暖。  相似文献   
4.
古人也炫富     
青丝 《湖南文史》2012,(3):67-67
清代史料笔记《水窗春呓》载,乾隆中期,江浙一带的富商巨贾云集,只有百万以上的富室人家,名声才会为他人所知。当时洞庭山的巨富以席氏居首,周边的王氏、陶氏与之鼎足而三,大家私下里都互有不服,暗有比较之意。  相似文献   
5.
苏州东山镇。又名东洞庭山。这是因为太湖中有洞山、庭山。东山在其东而得名。东山镇只有63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万多,但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东山较为鼎盛的明代中期起,至清朝末期.出了2名状元、1名探花、48名进士和84名举人;仅元、明、清三代所出的作家、诗人便多达150多名,结集刻印问世的诗集、小说、方志、医书、  相似文献   
6.
秦洞庭郡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炳清 《江汉考古》2005,(2):74-77,81
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本文考论了秦洞庭郡的置郡年代、郡治、范围以及沿革变化,并认为后世史家所持的秦长沙郡其实就是秦洞庭郡。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约今湖南范围在秦代存在着长沙、黔中二郡,里耶秦简的出土,证实存在的是洞庭、苍梧二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就洞庭郡与后世史家所持的长沙、黔中二郡的关系以及洞庭郡郡治所在,同陈伟先生、王焕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洞庭歌     
黄勇 《湖南文史》2002,(5):75-75
  相似文献   
9.
楚秦洞庭苍梧及源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炜  晏昌贵 《江汉考古》2008,(2):92-100
从里耶简文出发,结合相关材料分析秦简牍所见洞庭、苍梧两郡,将传世文献所见楚洞庭、苍梧,汉苍梧郡与两秦郡相比较,另将楚秦黔中郡、秦汉长沙郡、汉武陵郡等一并考虑,以考察楚秦洞庭、苍梧之源流演变。认为最早楚洞庭应指山名或一较小水泽名,后泛指沅湘下游洞庭湖平原,亦指楚邑名,战国晚期因楚秦战争,楚国才在此设郡,其范围当与"洞庭五渚江南"(楚邑)及包山楚简所见楚县邑有关,含湘资沅澧下游通道;而秦洞庭郡含沅澧中下游(包括酉水流域),郡治应在临沅或索。楚苍梧腹地在九疑山区,而秦苍梧郡更重视五岭关口,二者范围、南界应有不同;汉苍梧郡仅设于五岭以南,与秦越(西瓯骆越)战争、秦朝平定南越后分设桂林等郡、楚秦移民及其后裔对岭南"封中"等地的开发、秦苍梧郡分划以及汉初南越国设苍梧王属地(或以桂林监守之)等过程、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宏伟 《历史研究》2012,(2):4-26,190
自唐以来,学者虽然对先秦楚地云梦的位置、范围颇有争议,但一直都以"云梦"作为湖泊水体专名或游猎区专名。由于先秦迄汉晋时代在江汉—洞庭平原长江南北、峡江地区、黄淮平原淮河以北分布有七处以上的云梦,而汉代的"云梦官"不止一处,楚国(地)人也有"薮曰云"、"梦,泽中"、"梦,草中"之类的解释,因此早期"云梦"应不是专名,而是古夏(汉)语楚地方言对具有游赏意义的水体不大但植被繁茂之区的通称,其本来含义即为草泽或泽草。云梦分布的广泛性和云梦含义的揭破,不但可以较好解决学界关于云梦与云梦泽问题的长期争论,也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早期江汉—洞庭平原、华北平原、峡江等地的自然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