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学趣题     
《世界》2003,(10):33-33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地方公路建设,于2005年6~7月间对鸡西至讷河公路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在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沿岸发现了6处早期文化遗存,采集到带柱状钮和网格纹饰的夹砂陶片,年代大致确定在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3.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地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缕析波利比乌斯等古典史家的记述,交战历程依次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伊萨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着眼于史实层面,罗马遣使交涉,基本是其对外扩张中先礼后兵的惯常策略,也是其强化宣战理由的重要环节。而就历史叙事而论,波氏的伊利里亚战争文本,一方面将罗马对伊利里亚的征服呈现为奉辞伐罪、解救他邦的功业;另一方面是论证罗马优良政体及其在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中所发挥的有力作用,在此叙事逻辑指引下,伊利里亚成为罗马需要匡谬正俗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陈可风 《世界历史》2004,(3):113-119
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恺撒两次率军入侵不列颠,揭开了罗马征服不列颠的序幕。但是这一征服过程却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直到克劳狄乌斯当政(公元41-54年)时,罗马对不列颠才谈得上实质性的征服。在此期间,不列颠是罗马对外扩张政策所关注的主要对象,而不列颠事务也成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与罗马政治时局的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张作成 《史学月刊》2024,(4):127-136
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一个历史认识论问题,涉及中西史学比较的主体与客体、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在中国,《周易》奠定了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哲学基础,《史记》则是表现历史思维整体性的代表性史学文本。在《史记》中,历史思维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时段时间观念;历史叙事的最大空间跨度;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纪传体历史书写体裁。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中西史学比较中的一个跨文化话语。在西方,波利比乌斯《通史》是体现西方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典型文本。《史记》与《通史》孕育于东西方具有帝国性质的历史空间中,就两者体现的历史思维整体性的际遇而言,《史记》与《通史》在中国与西方史学史上具有不同的延展曲线。  相似文献   
6.
提奥多里特是公元五世纪著名的教会学者,但其史学作品却少有人关注。通过考察其代表作《教会史》,提奥多里特将构建“信仰正统”的历史合法性作为根本的创作目标。他偏爱貌似权威真实的一手史料,以此增强全书叙事的说服力。行文中,他有意取舍和编排多种原始文献,从神学与世俗等不同角度说明了《尼西亚信经》自始至终的正统地位。同时,借助史料原文前后的明确论断,他进一步引导读者强化“正统”与“异端”的善恶对照形象。随着以《尼西亚信经》为基准的教义信条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国教”,提奥多里特也通过书写历史的方式解释了官方信仰,回应了现实中的思想争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