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坡泗州行     
宋神宗三十七年(1084)农历十一月一日,一代文坛泰斗苏轼自黄州东下,南游北归,与淮海居士秦观在淮上执手话别,将开始为时两月有余的泗州之行。孤帆渐小,白鸥凄鸣,他重新吟诵起刚刚赠送给秦观的词句: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水汴水北来,奔流入淮,都梁山隔河相望。淮水两岸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10多年前曾撰文对东方的庞培古城——洪泽湖底的泗州城进行过考索。泗州城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它曾长期地“扼淮、汴通漕襟要”外,更因为它与“水漫泗州”的著名神话传说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水漫泗州”的水母娘娘是被泗州大圣征服  相似文献   
3.
<正>历代泗州方志存废不定,传世文献中的泗州古方志对于泗州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笔者拟系统梳理历代泗州方志,尤以明清时期的泗州方志为重点。元代以前的泗州方志均已无存,明清泗州方志纂修过多部,其中存世以明万历《帝乡纪略》、清康熙《泗州志》、乾隆《泗州志》为代表。明清两代盱眙县与泗州关系密切,明清盱眙县志也包括明正德《盱眙县志》、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光绪《盱眙县志稿》等多部,可视为泗州方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北宋熙宁年间日本高僧成寻入华参佛,在他留下的《参天台五台山记》记录了两次运河泛舟、游历淮安的亲历见闻,包括对于淮扬运河、淮南复线运河、汴河等运河水道的变迁,楚州、泗州等运河都邑市井风物的记述,以及龟山寺、普照王寺、灵瑞塔等淮安运河边宏伟佛教建筑的细致描绘。本文以《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述为主,参以宋元方志、地方文献补证,系统梳理了成寻笔下的北宋淮安大运河的历史风情,为我们研究淮安地情文化和大运河历史人文,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徐汝聪 《东南文化》2014,(5):89-100
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郑宁  冯贤亮 《安徽史学》2016,(3):138-143
晚明卫所月粮的普遍短缺不仅损害了军士的利益,也影响了卫所与州县的关系。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晚明泗州卫月粮久缺,并与泗州地方政府产生了诸多冲突。有别于传统的晚明卫所、军户地位低下的认识,在与泗州各类冲突中,泗州卫占有明显优势,呈现出军强民弱的状态,打破了卫所与州县间旧有的平衡。针对出现的问题,朝廷与泗州曾试图整改,但均未能奏效。这种与传统认识不同的军、民关系状态并非泗州卫独有,凤阳也存在类似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罗志 《沧桑》2015,(1):100-105,124
康熙十二年(1673)泗州知州李德燿主持、泗州文士戚玾修纂完成《泗州通志》三十卷,这部泗州方志未曾刊印,以稿本删改本的面目传世,现亦为孤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这部《泗州通志》修纂于泗州地区面临因洪水而衰败,乃致城邑废弃的历史"小时段"中,为研究明末清初的泗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变迁等提供重要史料。笔者结合各种材料,对于修纂者李德燿和戚玾的生平,作简要考述,同时对其版本内容特色及历史文献价值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