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此举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一、《决定》公布前发生的一场争论前一阶段,当我知道今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对我党关于依法治国的理念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心中充满着期待。大家都知道,民主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从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法治经济。党的全会能对宪法、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做出系统的说明,这是一件多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5月18日,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修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学习和贯彻《条例》,进一步加大了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郭照  吴娜  夏雪 《攀登》2023,(5):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以专章论述,提出来一系列重大法治创新理论,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相似文献   
6.
宋霞 《神州》2021,(1):129-130
在现代教学课堂当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传授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了解核心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提升.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更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7.
黄正建 《中华文史论丛》2022,(3):211-228+408
本文從杜佑對所引史料的選擇和剪裁入手,探討杜佑的法律思想,發現杜佑論述“刑制”歷史時,所引資料均删去了有關“以禮化民”等内容,不認爲“刑”後於“禮”而産生,對以德禮仁義治國持懷疑態度。這與一般認爲杜佑主張以禮樂治國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此外,杜佑詳細引用記録了當時辦案過程的史料的做法也極其少見,反映了他重實踐重程序重法典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8.
钱辉 《神州》2020,(6):143-143
新形势下,在多元化的发展势态当中,多元化的机制观念冲突和碰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一些挑战性。道德与法治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延伸的重要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完成目标建设,提高学生认知,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程晨 《风景名胜》2020,(2):0389-039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此项制度是坚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国家长治久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在新时代提倡全面依法治国、明确治国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因此对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强调社会公平正的法制保障对人民的重要性。在保障人民的利益情况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应大力宣传社会公正公平法治制度,进一步加深公民对社会公正公平法治的认识,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就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正义的制度和如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进行深入的探究,探寻中国的社会公平制度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所带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国华 《民俗研究》2017,(4):137-149
中国农村通过选择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民间纠纷问题,是中国乡土社会流传已久的陋习。旧中国乡土社会村民解决村际纠纷的方式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民间调解的武力手段,从而建立了武力规制下的村落秩序,并形成了一种武力陋习。武力陋习形成的根源是政府的腐败、不作为导致的司法离场,以及村民对"江湖好汉"的推崇、行动的算计和话语权的争夺。在当今的乡土中国,这种武力陋习死灰复燃,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乡村蔓延并与司法共生,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要消解这种武力陋习,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政府在农村治理上的粗暴行为,以及进一步规范民间体育社团,合理引导民间体育社团的良性竞争,并通过法治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融合,满足农民的公正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