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典情韵     
马世年 《丝绸之路》2013,(11):79-79
阿阳诗钞 成纪咏古 旧史微茫若缈然,细摩古玉说从前。 瓦亭南下入秦地,空洞西遛对祁连。  相似文献   
2.
景思立是北宋中期深受神宗皇帝器重的一员骁将。他两度活动于静宁:一是治平四年(1067)跟随郭逵上陇平定党令征叛乱并修筑治平寨有功,被提拔担任治平寨主;二是熙宁四年(1071)任德顺军知军事后对包括今静宁县境在内的德顺军进行管辖,并带领德顺军将士协助王韶开拓熙河一路。后为河州首任知州,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战死踏白城。本文通过对景思立以荫补官和担任治平寨主两事的分析,否定了明人赵时春关于其"以兄思忠荫"的错误观点,认为景思立是以父荫补官的,《宋史·景思立传》中"以荫"即是"以父西上阁门使(景)泰荫"的简说;推断景思立以父荫补官和担任治平寨主是不同时期的事情,他的父亲景泰卒亡和他获得荫补资格大致在皇祐二年至至和二年(1050~1055),所获荫补资格为小使臣列的右班殿直或稍低的的三班借职、三班奉职,而治平四年(1067)"主治平寨"时的武阶大约在东头供奉官至内殿崇班间,很可能为内殿崇班。  相似文献   
3.
静宁七宝     
《丝绸之路》2013,(11):2-3,83,87
蚕节纹青玉琮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青玉,色青绿,有糖色斑纹。体作方柱形,外方内圆,两端出射。琮体四角圆钝,中贯以浅凹槽分出左右,横向以浅凹槽分节浮雕似蚕节,中孔圆正。此琮质地良,光洁润泽,纹饰精美,制作精湛。充分体现了齐家文化的治玉水平。  相似文献   
4.
5.
赞皇治平寺肇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兴盛于唐宋,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该寺尚存唐代大石塔一座、小石塔两座、经幢一座及碑刻、散落石构件等。2012年9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治平寺进行了现场勘察。本文对大、小石塔及经幢的建筑形式、特点做了翔实记述,并结合相关碑刻资料,对治平寺的历史沿革、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成纪县治迁徙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成纪数度南迁之史实,学界是公认的,但有关南迁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通过对一些关键史料的剖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成纪自汉建县,前后四迁至今天水市城区,今甘肃静宁治平川迁至仁大川是第一迁,俱在成纪水河谷,时在东汉以后;西魏废戍纪县,北用在今甘肃秦安之安伏川重置成纪,此是第二迁;唐开元二十二年大地震成纪再迁显亲川之金城里,即今秦安县叶堡乡金城村,此是第三迁;天宝之后的某年盖吐蕃统治之时再南迁至今甘肃天水市城区,为秦州治,此是第四迁。  相似文献   
7.
王科社 《丝绸之路》2010,(22):10-13
北宋时期,属吐蕃杂落的党留族等蕃人居住在陇山之西、秦渭之间的德顺军与秦州交界处。治平四年(1067),揆吴川一带的党留族首领党令征等杀死巡检陈敢,聚众作乱,签枢密院事兼陕西西路安抚使郭逵率军上陇平乱,成功招抚揆吴川、青鸡川蕃族。为调和民族关系,兴筑治平、鸡川二寨,并且把边壕自静边寨段继续向西南掘进,与早年曹玮主持开掘的镇戎—德顺州段、秦州段边壕相接,为当时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仲宪 《丝绸之路》2009,(18):11-13
相传成纪为伏羲氏出生之地,两汉置成纪县。成纪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东南9公里处的刘河村.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因地震移到秦安县显亲川,宋时移治所到天水市,明朝废成纪。对于成纪城的位置,因文献记载不同,历来争议较大。笔者从文献资料、古城遗址及周围墓葬和地理环境三方面来证实汉朝至唐朝的成纪县治所在今静宁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