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前漆膜的分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漆膜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裂解质谱,红外光谱,裂解色谱。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以裂解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来鉴定漆膜,并对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及色借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重复,具有特征性的漆膜高分辨裂解色谱图,同时对裂解色谱图中主要组分作了定性鉴定,提高了裂解色谱法分析漆膜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共存杂质影响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核分析技术对河姆渡,良诸庙前遗址出土的二件红色涂料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河姆渡出土的红色涂料木碗上的涂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生漆漆膜。  相似文献   
2.
漆茶具     
郭丹英 《收藏家》2020,(10):19-28
漆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而漆器则是人类与大自然协手共创的杰作。早在7000多年以前,余姚河姆渡的先民就发现了漆树受伤后流出的汁液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防腐力的特点,制作出原始的涂漆木碗,薄薄一层生漆却改变了木碗易烂的缺陷,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创举。此后,随着人类对漆器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刘晓晨 《收藏家》2020,(10):11-18
中国的用漆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先民便开始制作并使用漆器了。考古发现最早的漆器是一个木胎朱漆碗,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这时期的漆器如同孩童般,工艺稚嫩,颜色单一。历经历史的洗礼后,漆器不断成熟、发展出更多技法、色彩、器型。到了清代,漆器的品种已有色漆、描金器、描漆与描油、描金彩漆、填漆、戗金彩漆、识文描金、嵌螺钿、百宝嵌、雕漆等多种。  相似文献   
4.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引人注目,其中刻纹陶块的出土把我国的盆栽历史上溯到7000年前。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娴熟的栽培、制陶技术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当时出现盆栽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遗产》2004,(3):60-60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质文物,含水率达200—600%,材质朽软、脆弱。浙江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参考了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以国内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气候为基础条件,以严重降解的河姆渡香樟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对脱水环境条件、木材材性、聚乙二醇浓度和分子量等工艺条件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后,根据固态水直接升华成气态水的过程可以克服水的表  相似文献   
6.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干栏式建筑木构件,在采用聚乙二醇(PEG)置换填充后存在着微生物侵害问题,为避免采用合成抗菌防霉防腐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壳寡糖、儿茶素和纳米氧化锌对古木构件进行抗菌试验。采用经典方法对侵蚀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壳寡糖、儿茶素和纳米氧化锌的有效抑菌浓度进行研究。侵蚀软性材的细菌主要有铜绿假单孢菌、摩根摩根氏菌和气味黄杆菌,霉菌主要有木素木霉、土曲霉、灰绿曲霉、产黄青霉和无孢目丝核菌;侵蚀硬质材的细菌主要有鲁氏不动杆菌,霉菌主要有康宁木霉、烂木瓶孢霉、产黄青霉、展青霉、考氏头孢霉、细交链孢霉和无孢目丝核菌等。壳寡糖、儿茶素与纳米氧化锌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2.5%、10.0%和5.0%。10%儿茶素对4种主要细菌的抑菌能力大于2.5%壳寡糖和5.0%纳米氧化锌;2.5%壳寡糖对8种丝状真菌的抑菌能力大于10%儿茶素和5.0%纳米氧化锌。鉴于壳寡糖、儿茶素、纳米氧化锌对古木材微生物的选择性作用,考虑到危害河姆渡木材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因此将2.5%壳寡糖作为首选的环保型生物抗菌剂。  相似文献   
7.
吕烈丹 《南方文物》2009,(3):72-74,71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丁颖1933)。1970年代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更把这一研究推向新的高潮。最近.国内外学术界就稻作在长江流域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一些重要考古学遗存是否进入“发达的稻作社会”等问题展开了颇为热烈的讨论(i.e.Fuller and Qin2008;Fullereta1.2007;Liueta1.2007)。  相似文献   
8.
刘梦林 《神州》2012,(35):187
竹笛的历史久远,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的骨哨和骨笛。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的骨哨。所以笛子是所有管乐的鼻祖。而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与中国  相似文献   
9.
河姆渡艺术研究应结合其他文物的考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通过对艺术现象的考察,探索其形成的原因、艺术特色、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邓家湾遗址陶塑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仙竹 《江汉考古》2001,(4):65-72,83
中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里山上的小陶塑动物,在黄河、长江流域都有发现。黄河流域有河南临汝煤山遗址、河南伊川马回营遗址等,长江流域有湖南安乡划城岗遗址、湖北随州两化园遗址、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浙江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