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尔沁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它与大沙漠的区别在于,沙漠是风成沙丘集合成的巨大沙海,而沙地是大多数面积为沙丘覆盖的干草原,性质与沙漠接近,如果不精心维护其脆弱的生态,它的最终命运就是进一步升级,成为大沙漠。  相似文献   
2.
六胡州是唐初为安置突厥降户而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府,由于其在历史研究上的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诸多进展。但六胡州城址地望长期以来完全处于悬而不决的状态。近年来部分综合交叉研究在定位六胡州城址上取得了创建性成果,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议。本文拟通过历史文献考证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原理和3S技术手段,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一些城址进行了再次定位。研究认为,六胡州中鲁州确应在今宁夏盐池兴武营城址处;而匡州城址、故宥州城址和兰池都督府均处于查干巴拉嘎素古城所在,且沿用的是六胡州中的丽州或契州。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背景和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关键位置上,通过百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概念的形成考察,从学术史上获得该论题蕴含有过渡带、敏感带、生态交错带内涵,这是众多学科研究意义所在。明代为防御元蒙势力,沿长城地带实行军屯,清代限于人口压力和财政因素,从长城内到长城外,将"变刍牧而桑麻"的活动扩展到大半个高原。汲取学术界已有成果,尤其是以长城作为判断毛乌素沙地南移及其与明清垦殖活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方式,在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走向和幅度上,认为自然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人类利用土地的形式和规模在逐渐升级,但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中,仍只是作为荒漠-草原彼此进退的一种参与力量。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旅游纵览》2012,(12):54-56
<正>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遥远的新疆来到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内蒙古乌审旗——一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新型草原城市。毛乌素沙地美景我已经习以为常,但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遗鸥(Larus relictus Lonnberg)因是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一个鸥种鸟类而得名,全球现存数量不足一万只,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贝加尔湖、蒙古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北部少数几个荒漠与半荒漠湖泊地带。属极度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交界的红碱淖湿地位于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草原的交错处,属风沙草滩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陶窑作为一种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直被学术界关注和研究。随着考古遗址的不断发掘和考古材料的陆续发表,大青山以南地区亦发现有数量较多的新石器时代陶窑,已具备作统一研究的条件。一、前言本文所指大青山以南地区是指西起昆都伦河,包括河套平原中东部,西南以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为界.东至大黑河上游谷地以南及岱海地区,北抵大青山南麓,隔阴山与蒙古高原相望,南邻长城一线。这一地区地貌主要以黄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为主。  相似文献   
7.
吕莜 《旅游纵览》2016,(7):32-35
正每到一个沙漠,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这里,天是蓝的,地是黄的。只要你身临其境,就会立刻被它的浩瀚神秘、独特魅力所吸引。只有到过沙漠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只有深入沙漠腹地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到浩荡沙海的雄浑与壮美。沙漠古称瀚海或大漠,在中国古书上又称沙河、大流沙或沙碛。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1/3是沙漠景观。我国的沙漠总面积达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有一种颜色,让世间一切恋爱中的男女,都愿意沉浸到它的世界,付出一生浓烈且飞扬的爱情。这种颜色,只可能是紫,薰衣草紫,紫色的迷惑。 薰衣草的紫集中了关于爱和梦想的气息与翅膀。紫色是由三原色中的红色和蓝色调合而成,它有着红色的高贵与热烈、蓝色的深沉与轻盈,而薰衣草紫又用蘸了水的毛笔,将颜料化开、调匀,一笔一笔在宣纸上晕染出一片深深浅浅,生出疑真疑幻、似有还无的光晕和淡淡水迹。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年间,钱塘江主泓北移北大门,山会平原北部三江闸外曹娥江河口处的泥沙逐渐淤涨,同治年间,闸外泥沙已严重影响内河泄水。同治五年,地方官员为泄水开掘宣港以分流曹娥江,却导致三江闸外泥沙再次淤涨,闸港阻塞更趋严重。河口泥沙治理,受曹娥江出水河道摆动影响,河道走向变化又影响两岸沙地坍涨与江塘安危。当地一直在寻求河口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既包括长时段上的治水措施与水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也包括此过程中形成的泄水与治沙、保塘与护沙等多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