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黄春秋》2008,(7):14-25
开放公开是正确方针,万万不可摇摆 温家宝总理总结汶川地震救灾的基本经验,讲了八个字:以人为本,开放公开。我认为,这是两条根本性经验。5月24日,温总理在灾区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访问,有记者问:公开透明开放的方针会不会变化?温总理说不会变,既然是好方针,为什么会变呢?他的回答斩钉截铁,很郑重,代表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2.
3.
在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旺苍抗震救灾志》的过程中,由于编纂此类志书没有先例,没有蓝本可参考,只有根据各地地震的具体情况一边摸索一边创造性地进行编纂。下面就《汶川特大地震旺苍抗震救灾志》的编纂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闻讯 《巴蜀史志》2013,(4):57-57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所编《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文献选》(以下称《文献选》)已出版(内部),分为《领导讲话》《重要文件(4辑)》《新闻出版(4辑)》《对口支援》《艺文集萃》计5卷11册,约560万字。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每到五月,我都会收到来自外地朋友的各种询问,关于汶川。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汶川、北川、绵竹、什邡、青川、茂县、安县、都江堰、平武、彭州……四川这些美丽的市镇变得满目疮痍。那个时候这些地方被我们称为“灾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砖木结构由于承重材料的抗拉、压、剪强度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倒塌等严重震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勘查分析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地震力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施工原因及砖石材料本身强度差的原因等。针对不同的震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及时清除各种隐患,将地震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水 《巴蜀史志》2010,(3):16-16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反应,指挥若定。举国同心,抗震救灾.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史志工作者.出于职业敏感和对历史的良知.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幕,必须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载之于史册。永久存留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之中.成为中华复兴史诗中悲壮雄奇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抗震救灾斗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巨大考验,也是对新时期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与紧急救援体系的全面检验。只有用志书的形式记录下最鲜活最真实的历史,才能发挥最显著的宣教功能和存史价值。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5·12”汶川特大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9.
《巴蜀史志》2010,(6):13-13
历史不会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离的痛苦。又是一年过去。这里汇聚着普天之下的人间关爱,正从悲壮中生长希望。  相似文献   
10.
10月28日至29日,由四川省发改委组织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编纂工作培训会在成都召开。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等省直机关和10个极重灾区、29个重灾区和6个市(州)的发改委系统的60余名参编人员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