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冬青 《旅游》2012,(4):54-55
春风又绿,鲜花著锦。4月,我们准备了一组最美的花境:底蕴绵厚、诗情画意的婺源油菜花;西藏江南;气势撼人的林芝桃花;如梦如幻、清新烂漫的丹巴梨花,漫山遍野、娇憨婀娜的格拉达杜鹃花……来吧,"在春天,去看看那些花,看看那些美丽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吕龙梅 《丝绸之路》2023,(2):155-160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前凉金错泥筩,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时期宫廷用器,以其器型铸造精美、铭文内容丰富得到学界的关注。泥筩底部铭文详细记载器物名称和制作机构、时间,反映了前凉末期宫廷手工业制作的严密程序。“错”和“铸”作为两道程序分开进行,体现了前凉官方手工业的发达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中原世家大族大量迁徙至此,进一步繁荣了当地文化;大量工匠因避难迁入,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铸造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宫廷手工业技艺精湛,与当政者设立专职部门进行鼓励发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车群 《民俗研究》2023,(1):117-129+159
儒学的建置化和民间化,即儒学作为中央集权制大一统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地方社会完成一整套治理体系的构建,并向下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过程。对地方志中所载儒学物质载体的大数据分析表明,以嘉兴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自宋代开启儒学建置化,至明清臻于完善。明清时期,儒学显著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与个人道德规训、日常生活管理有关的物质载体大量增加。在实践层面,与儒学有关的信仰在地方官员的推动下,与佛、道、民间信仰展开了漫长的拉锯过程。  相似文献   
4.
江南·春     
《风景名胜》2013,(4):29-37
春天,去江南走一走吧,走进那多烟雨的江南,多燕子的江南,多流水的江南,多茶园的江南,多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的江南。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北方战事,给包括租界在内的上海及江南民众日常经济生活带来巨大恐慌。身处纷乱的惊惧不安和经济萧条的切实威胁,社会各界普遍企望北方战事早日平息,不致蔓延到南方,这种社会心理氛围,是"东南互保"得以产生和推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的这句千古绝唱写的就是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始建于三国的它,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到了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所处地理位置堪称一绝,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  相似文献   
7.
刘以林 《旅游》2007,(5):10-11
人生远行的时刻,也就是天启的时刻,一扇从未见过的门会对远行者打开,人走进去,能看见清澈、空旷、圣洁的世界,天地精华正弥漫在那里,大自然的智者会在那里朗诵宽广的经文。我一个人开车走遍中国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其中在江南也是这种感觉.跟任何国家相比,中国的江南都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8.
赵鸿  林兵 《旅游》2007,(2):14-15
衡水在河北以水为名。在干涸的北方,自然水域惟有衡水湖和白洋淀依然碧波荡漾,成为了京津冀地区人们泛舟赏荷的好去处。作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还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环保人士前来考察。我生于斯长于斯,每年都要到湖里去十几次,她有太湖之浩渺,兼西湖之清丽,她的美要用心来体会。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闺秀",这项桂冠戴在张充和先生的头上,谅是最合适不过的。张充和时年九十有三,比她年迈的女性不乏其人,但像她那样当年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姿容又有大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