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隶书在汉代的成熟,汉碑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不同时期隶书碑刻的风格各异。从济宁现存的汉碑中可以看出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经历了西汉前期带有篆书遗韵的古拙、浑穆,西汉中期至东汉初的质朴无华和东汉中期以后的庄重严整并伴有藻饰之风三个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多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2.
邓昭辉 《收藏家》2002,(9):46-51
《金石索》云:“古者方曰碑,圆曰碣,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亦曰石刻。”所有用文字摹刻在石上的均可谓之石刻,碑仅为其中的一种。《说文》云:“碑,竖石也。”其中尤以汉碑最负盛名,其中不乏书法艺术的奇葩。如《礼器碑》、《曹全碑》等,在汉隶书体中独树一帜,字体清秀俊美,笔势和畅,如行云流水,悠然飘逸,是我国汉代书法名碑之一。  相似文献   
3.
4.
近得巴蜀书社出版的《雅安新出汉碑二种》,该书由四川省物考古研究院、雅安物管理所、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芦山县博物馆编,八开本,内中收录四川雅安地区新近发现的《何君阁道碑》和《赵仪碑》。捧读一过,深觉不惟印制精美,装潢考究,而且墨拓与原石对照编排,图并茂,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凤海 《收藏家》2005,(12):21-24
在近三百年的清代书坛上,隶书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领风骚。首先,这是因为有一大批隶书名家。据有关文献显示,清代擅长隶书的名家就有五百余人。其次,清人的隶书风格多样,绚丽多彩。清人远宗汉隶,却没有一味仿古,他们的作品有创造个性、有风格、有意境,并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是继汉代隶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浩瀚无际的隶书海洋之中,有两颗璀璨的明星,流光溢彩,独步书坛,这就是桂馥和他的学生翟云升。桂馥(1736-1805年)字冬卉,一字未谷,号肃然山外史,晚号老苔,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云南永平知县。永平为故滇之边邑…  相似文献   
6.
胡蔚 《四川文物》2021,(2):82-89
现藏四川博物院的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从内容与文字风格上证实了扬量买山石刻并非伪刻。通过比对以及对拓片上题跋的研究,可知四川博物院所藏3张拓片只有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为原石所拓,其余2件为不同版本的翻刻。通过原拓与其它汉碑相关文字进行比对,对部分文字进行了释读,考证出刻石之人姓名应为"扬量",厘清了历史上由于没有见到初拓本而造成的文字误读。  相似文献   
7.
袁其美  周林  余青 《神州》2014,(9):40-40
汉碑碑文中包含的姓氏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可以推测汉代姓氏存在的真实面貌,可以研究姓氏从先秦到汉代的分化合流,可以补正大型辞书在姓氏收录、书证等方面的疏漏,可以探讨古人命名、取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心理。因此研究汉碑姓氏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9.
刘禄山 《收藏家》2009,(11):39-44
一、“百汉碑砚斋”摹刻百汉碑砚 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期,仕宦文人收藏、赏玩、研究古砚和自刻名贵砚台之习蔚然成风。当时有些文人还以砚名室,以表达自己拥有名砚的自豪。徐珂著《清稗类钞》载:黄莘田嗜好端砚成癖,居官高要时节衣缩食购得良砚百方,其中十方最佳者,视为至宝,  相似文献   
10.
石上的灵彩     
唐人张彦远的《书法要录》辑有东汉赵一的《非草书》。顾名思义,这篇文章的宗旨,就是非难草书。赵一以卫道自任,指责慕草者“背经趋俗”,不是以“弘道兴世”。原来,从章帝时的杜度始,经“草贤”崔瑗、“草圣”张芝的承传,时人字草的热情,几乎超过了经学风气:“专用为食,钻坚仰高,忘其罢劳,夕惕不息,仄人不暇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