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蜀文化分布在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包括了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两个阶段,年代相当于商代、西周、春秋。这是相对晚期蜀文化而言,晚期蜀文化指相当于战国、秦至西汉初年。  相似文献   
2.
关于秦人的故事,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和虎视东方的秦兵马俑,只是秦人强盛至极的一个结局;故事的序幕,却要从秦岭以西的陇东南开始;在两汉水上游,秦始皇的祖辈们在此用心经营了数百年,并打下他们日后崛起的牢固根基。如今,秦人先祖的长眠之地,已被惊醒,早期秦人的真相,在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的笔下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考古材料显示,汉水中游地区是我国史前猪骨随葬习俗分布的又一中心区域,它与海岱地区相比毫不逊色.雕龙碑遗址材料还表明该墓地猪骨随葬数量的多少成了衡量墓主社会地位或财富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表征,这明显有别于海岱地区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据地质献记载,距今数亿年前的元古代和早生古代,今天的武汉地区属水天茫茫的古扬子海范畴,属下扬子地槽凹陷的一部分。随着漫长而又复杂的地壳运动,武汉地区多次形成海陆交替的状况,直到2亿年前,仍是汪洋一片。至三叠纪末,发生了一次地质史上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6.
戏说汉水     
苍狼 《神州》2010,(11):60-63
有人说,陕西有走不出去的高原,也有流出去的江河。那走不出去的高原是指陕北的黄土高坡,那流出去的河是路过陕西的黄河,而流出去的江则是发源于陕南的汉江。  相似文献   
7.
随州地处汉水下游的以东地区,历史上素有“汉东”之称,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其东北部和西南部分属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两山系之间,形成一道便利的狭长通道,沿此通道由南阳盆地经由襄樊、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这条狭窄且无山系阻挡的通道,又被人们称作“随枣走廊”。随州正处在“随枣走廊”东南部的要冲之上。  相似文献   
8.
后房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王家山村,主要埋藏于汉水左岸二级阶地的黄棕色黏土层中。2010年10~11月武汉大学考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郧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62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砾石工具、断块、砾石等。原料都是磨圆度高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石器数量相当少;石核、石片、断块数量多,砾石石器数量极少,包括手镐、砍砸器、两面器,仅占总数的3%左右;工具毛坯多是石核、石片、断块,砾石毛坯比例很低;石制品生产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概念,对应于两条不同的操作链。根据地貌地层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地层里出土的两面器为探讨中国两面器的演化及其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江苏出名的水乡渔村,河网密布,水面广阔,鱼类资源丰富。人们捕鱼、食鱼形成多种习俗。在这里人们把若干鱼类区别成上、下两等鱼,有鳞为上,无鳞为下。此源于旧时,渔霸霸占了湖、河、沟、港、汉水面,占有渔船、渔网,开渔行,垄断渔业。贫苦渔民无鱼可捕,为了生存,渔民大造“有鳞为上,无鳞为下”、“鳗鱼是坟墓腐尸肚里长出来的”、“甲鱼是王八”等舆论。  相似文献   
10.
《江汉考古》2021,(3):116-124
汉水中游地区位于中国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汇地带,南北方文化因素来回拉锯,属于典型的考古学文化"漩涡地带"。相比黄河、长江流域,该区域的生业经济并不明晰。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的郧县大寺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认识到该遗址的生业经济是家畜饲养与狩猎经济并重,具有南北地带过渡性的特点。同时,通过与周边数个遗址的对比发现,汉水中游地区的生业经济在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初步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仪式性的活动需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