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骑迹     
雷虎 《旅游》2016,(4):50-55
祁连山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山,因为历史书中总会提到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山的三种景致:祁连山的东部降雨相对丰富,植被繁茂,森林蓊郁;中部的祁连山以哈拉湖为中心,雪山多,冰川壮丽:西部则呈现出荒漠景观,千沟万壑的大山寸草不生,具有一种苍凉的美感。站在祁连山面前,看山峦起伏百里不绝,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依旧觉得云雾缭绕的它深邃如谜。只有真正深入,亲自走过,才会明了巍峨的雪峰,是如何伸向荒漠,成为了甘泉。河西走廊又是怎样在这座山脉的庇佑下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2.
早期蜀文化分布在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包括了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两个阶段,年代相当于商代、西周、春秋。这是相对晚期蜀文化而言,晚期蜀文化指相当于战国、秦至西汉初年。  相似文献   
3.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浮于积石,至于龙门”,清梁份《秦边纪略》云:“盖黄河入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积石山,指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主要山脉。小积石山北端被黄河拦腰切断,形成一条长约25公里的峡谷,这条峡谷就叫积石峡,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峡谷。积石峡里,黄河汹涌澎湃,横冲直撞,咆哮着向东奔出峡谷。  相似文献   
4.
要说河湟谷地,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与中华大地的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并驾齐驱。提及茶马古道。前些年去滇、川、藏旅游,得知此三大区一直以巨大的商业交易业绩显赫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交通图系中。殊不知在茶马互市的市场版图里,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5.
古羌人姓氏多来自种号,或部族首领,有的也来自赐姓、改姓。岷江上游羌人改姓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文章利用现存碑铭,结合传世文献和口头传说,考察岷江上游羌人使用多音节复姓、复姓变单姓,以及赐姓和改姓的史实,为研究羌人姓氏和民族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神州呜咽,赤县尽哀。地处黄河上游的民和三川土族人民无比悲恸,无不深深怀念人民救星毛泽东!他们没有忘记,1949年9月1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之命向青海进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9月2日,民和县解放;9月6日,民和县  相似文献   
7.
关于秦人的故事,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和虎视东方的秦兵马俑,只是秦人强盛至极的一个结局;故事的序幕,却要从秦岭以西的陇东南开始;在两汉水上游,秦始皇的祖辈们在此用心经营了数百年,并打下他们日后崛起的牢固根基。如今,秦人先祖的长眠之地,已被惊醒,早期秦人的真相,在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的笔下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
在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 000多处,按其分布的地域和工艺文化特征.可划分为6个大的区域.即辽河流域的燕辽工艺文化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工艺文化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工艺文化区、黄河下游的山东工艺文化区、长江中游的长江中游工艺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江浙工艺文化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考古材料显示,汉水中游地区是我国史前猪骨随葬习俗分布的又一中心区域,它与海岱地区相比毫不逊色.雕龙碑遗址材料还表明该墓地猪骨随葬数量的多少成了衡量墓主社会地位或财富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表征,这明显有别于海岱地区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