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迁与商人南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渭莲 《中原文物》2006,12(1):37-45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距今4000年-3500年期间全球气温有过明显下降,这一降温事件对当时人类的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国前的商人正处于此次气候发生变异的时期,其活动地域的南迁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论气候变迁与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大体经历了由无中心向以中原为中心转变的"多源一统"过程.究其原因当有多种,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不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气候暖湿的时期发展较快,而湿润地区则在气候冷干的时期适宜发展.位于干旱地区的文明在长期冷干的气候条件下衰落了,位于湿润地区的文明在极端暖湿的气候时期中断了,唯有中原地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适应极端气候的能力较强,不仅在暖湿时期发展较快,而且在冷干时期仍能持续发展,最终成为全国文明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兀良哈三卫南迁气候寒冷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兀良哈三卫南迁是明代政治军事事件 ,但由于三卫恰位于农牧过渡带上 ,故兀良哈南迁也常被看作是 15世纪气候变冷的结果。气候变冷引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研究环境变迁影响人类活动的学者比较通行的看法。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分析并根据现代气候状况进行推演 ,对兀良哈三卫南迁气候寒冷说提出质疑 ,进一步强调了三卫南迁中军事、政治因素的主导作用 ,从而证明要判断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南下的确切原因 ,还需要许多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要考虑到当时具体的政治、军事形势 ,而不宜简单地将其视为仅仅是气候变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钻孔孢粉资料等,对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战国初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武帝后期,气温下降,气候温凉,极端寒冷事件不断出现;约从公元前100年始,气温明显回升,至公元初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复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公元之初的新莽政权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降温过程大致持续到东汉明帝时期;之后至东汉中后期,气候暖湿,尤其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汉后期,气候再度出现了幅度不大的波动,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降温的开始。此间气候虽屡有起伏,但总体而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仍以暖湿为主,气温略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大。在干湿状况方面,具有干湿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近300年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历史上因气候的不断变化和异常,给安徽地区造成了众多的水旱灾害,其中水灾又多于旱灾,并呈现出增多期与减少期交替向前发展的规律,而在时间上则显示出夏季最为集中、秋季次之的高度季节性特点.经与太阳活动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又发现安徽水旱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增强期前提下,水旱灾害多发生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极值附近.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以来,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的变迁与草原文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每当气候寒冷期,气候带、草原带南移,从东亚到西亚的草原文化也随之向南扩展.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性,从东亚、中亚到西亚的草原文化的向南扩展也呈现同时性.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分界线对应着特定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小冰期影响范式是近来巫术史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路。它将近代早期气候异常和气候变化重新带入学术争论之中,强调小冰期气候异常影响下的人们的需要、失望和集体恐惧,并对气候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影响和合理定位做了充分研究,从而在自然史、社会史与文化史跨学科研究成果之间实现了某种综合。而学界对气候因素的一度忽视也有其复杂原因,如学科壁垒和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工业社会和现代化对现代世界的解释、学术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南都赋》自然生态史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衡的《南都赋》中记载有汉代南阳地区的自然生态情况 ,如丰饶的山林、金丝猴的生存状况、甘蔗和甘橘的栽植等 ,但后来都不见于记载了。其原因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外 ,气候变迁又也是重要因素。通过对《南郁赋》中自然生态史料的研究 ,有助于推动历史时期自然生态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北宋开封地区的气候变迁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明 《史学月刊》2007,(1):98-108
北宋开封地区的气候,绝大部分时间表现为继唐代以来我国气候变迁史上第三个温暖期的延续。其转变为第三个寒冷期的时间不是如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承竺可桢所说的北宋前期,而是在北宋后期的徽宗初年。建中靖国元年前后,该地气候突然发生明显变化而进入了新的寒冷期。其间尽管这里的气候在徽宗、钦宗年间曾出现过由温暖期向寒冷期的突变,但总体上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在当时每一段温暖期与另一段寒冷期气候交替变化的周期中,每一个较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周期内都有若干个气候暖、冷交替变化的短周期,甚至在每一个短的气候暖、冷变化的周期内还有一些特别偏寒冷或偏温暖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迁是古代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古代社会的环境变迁、经济和政治生活以及民族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地认识古代气候变迁的真实面貌,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代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这个时期的气候环境变迁进行系统地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于商代后期的气候研究者颇多并且争议较大,而对殷墟以前的商代气候研究则较少涉及,所以对整个商代的气候变化情况缺乏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