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虹 《史学月刊》2003,(3):74-78
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英国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国王在政策上仍需要议会的支持,议会亦需要王权的保护。这种“互助”的关系也反映在流民立法上。当英国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时,议会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中充分体现了国王的意志。因此,无论是“血腥立法”还是“社会福利”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解决社会危机,避免发生动乱,稳固统治,在这一点上议会与国土的利益是一致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骆天任 《区域治理》2022,(5):101-104
民法与行政法虽然都有各自的特性,但二者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当行政法规范存在漏洞时,在正义与平等要求的驱动下,适用民法规范不仅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而且也尤为必要.但需要指出的是,民法规范并不是都能够被直接适用,需要依据是否存在行政的特殊需要来加以明确与判断.通常情况下,民法当中的一般法律制度、法律原则以及法律技术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3.
马琳 《沧桑》2009,(1):85-86
《物权法》对我国不动产登记相关内容作出了规定,然而,将《物权法》仅仅作为民法的一部基本法,而忽视了不动产登记在行政法上的性质与效力,这对于物权的保护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的需求孕育了民法的产生,民法的发达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确立民法使市民社会基本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璠 《黑龙江史志》2014,(3):192-193,195
在晚清变法修律的过程中,处于变法修律最前沿的法界人士对民法为规定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一属性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民法的重要性也已引起了法界人士的注意,他们也已经认识到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是主法与助法的关系,主法宜在助法之先制定。制定中国自己的民法典一定要进行民事习惯调查也是法界人士的共识。此外,在民法的立法宗旨与立法模式上法界人士也已经有较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林松 《福建旅游》2004,(8):47-47
某报新闻热线的记者向我咨询:汤小姐向该报社反映:2004年2月16日傍晚,她住进福州某三星级酒店。第二天上午醒来时,发现月经沾到床单上,并渗透到床垫。当时,她就换了个床铺继续睡。中午退房时,她没有向总台提起这事,因为她觉得女孩子都避免不了这种事,酒店让女性住进去,就该承担这种风险。而且,被染了月经的床单能洗得干净,酒店已经收了她的房  相似文献   
7.
清代民法语境中“业”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清代的民间契约中,“业”是用来表达财产权利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实际上被用来指称地权、田骨权、田皮权、永佃权、典权、股权、井权等一系列财产性权利,在观念上并不以对物的占有为核心,而以收益的权利为其基本内涵。与现代民法将财产权划分为物权和债权的体系相比较,业权似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清代的民间契约在业权交易中起着确认权利转移的作用,在交易之后则起着证明业权归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立此存照     
《钱币博览》2005,(4):46-46
近有宋路霞女士所《钱币大师马定祥》一书出版,书中第330—331页有如下字。  相似文献   
9.
侯外庐关于中国社会史研究提出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即以法典化标准 (体系化的制度形式 )作为判断社会形态的标准。他从生产方式、政治设施、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分析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法典化即制度变迁 ;又将法典化标准运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上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 ,提出了以均田制和两税法作为这一转变的法典化标准。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演变 ,他以法典化标准对“一条鞭法”和“更名田”、“摊丁入亩”作了阐释 ,将制度的变化与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工商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联系起来考察 ,一以贯之 ,使其法典化理论更加完善。他关于法典化标准的研究是一种注重整体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方法。其理论意义 ,不在于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答案 ,而在于指出了研究的思考路径。我们应该在其研究的基础上 ,从历史发展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文化意义、从法典的表现形式和范围诸方面 ,进一步深化法典化标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法是一个民族精神和理念的表征,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民法典的形式理性不仅可以推进市民法理念在中国的形成与发达,并进一步促成服务型政府及法治国家理念的塑造。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确保民事立法的价值中立,同时实现立法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