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璟 《史学月刊》2006,(8):123-124
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来看,华夏音乐文明之初就伴随着与其他各民族音乐间的水乳交融,《路史·后纪》十三注引《竹书纪年》有云,“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献其乐舞”;又《礼记·明堂位》云:“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内部资料,第25页  相似文献   
2.
《古今谈》2007,(4):I0004
杭州张铭音乐图书馆,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大众的民办音乐图书馆。它坐落在西子湖畔六公园圣塘居,馆藏五千余张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外流行音乐CD、LD、DVD唱片,三千余册音乐(艺术)书刊。常年举办各类音乐讲座、室内音乐会和各种艺术沙龙活动,是人们艺术享受、精神放松的自由而安宁的港湾。  相似文献   
3.
张淼 《丝绸之路》2009,(14):110-112
在当前全球各种文化争取独立自主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民族化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和同行的关注。本文从树立音乐教育民族化的构想和拯救民族音乐的角度出发,理论结合实际论述了我国音乐教育民族化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音乐教育民族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正>明星小档案星座:摩羯座家庭成员:爸、妈、哥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时尚最喜欢的影片类型:爱情片最欣赏的艺人:莎拉·布莱曼最欣赏异性的类型:稳重最喜欢的颜色:白色喜欢的装扮:运动服饰最大优点:开朗最大快乐:和家人团聚最大缺点:耿直最喜欢的休闲运动:健身最喜欢收集的东西:包包最喜欢的动物:兔子最喜欢吃的东西:一切辣的最害怕的事物:减肥最大愿望:永远开心最喜欢的地方:意大利  相似文献   
5.
刘昕 《文史月刊》2010,(6):78-80
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俄国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是将斯拉夫音乐推向世界乐坛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崔月楠 《神州》2011,(23):20
伴随着电影艺术的飞速发展,电影音乐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二者的有机结合会极大地提升电影的艺术魅力,而那些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音乐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本文从民族歌曲和民族乐器两个方面在在影视创作起到的作用入手,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惠琴 《神州》2011,(5):50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音乐教育这一片广阔的领域里,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近民族音乐并喜欢学习民族音乐,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就能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永远充满情趣和活力,让民族情感之花永远绽放在中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8.
在香格里拉松赞林寺下的松赞绿谷酒店里,朱哲琴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卡垫(藏族人家坐靠的棉垫)上,和我谈她的旅行。朱哲琴是个很特别的音乐人。她成名多年,但你几乎看不到她的花边八卦,也很少在电视晚会上看到她;如果她上了电视,你会看到只有她一个人穿着素色衣服在唱,没有花红柳绿伴舞的演员。唱到酣畅处她便脱下鞋子。  相似文献   
9.
陆英 《神州》2013,(35):240-240
激励性评价作为激励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必须将孩子作为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界因素满足幼儿情感、兴趣需求,在点燃他们发展、进取、求知的火花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结合我国幼儿民族音乐欣赏的欣赏激励性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语言、评价情感多元化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许蓓 《神州》2013,(18):209-210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地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其发展与作用的阐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