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哲 《民俗研究》2006,(2):268-269
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典》,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王存奎 《民俗研究》2002,1(2):31-37
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起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1846年英国民俗学家威廉·汤姆斯在<雅典娜的圣殿>杂志上首先使用"民俗(Folk-lore)"一词,提出用"Folk-lore"作为研究下层民间文化的学科的名称,其研究的范围以庶民古俗和庶民文学为主,具体包括旧时风俗、庆典仪式、迷信、歌谣、谚语等,"民俗学研究传承下来的,主要是有一定演进及轨迹及地域分布的下层文化",①由此拉开民俗学研究的序幕.我国的民俗学研究,则肇始于五四时期的整理国故这一影响广泛的学术运动中.  相似文献   
3.
论民俗的易感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民俗,民俗学家研究最巨,其他从事实地田野研究的社会学科多从民俗学家的直接描述与归类中获益良多。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不用多费笔墨。不过民俗究竟是什么,连民俗学家自己也在争论,而围绕这一争论最为直接的论著应该是高丙中教授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其中有详尽的对于民俗学学科史中有关民俗的界定,最后作者以“生活文化”作为民俗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Timothy Lloyd(中文名罗仪德)教授是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俄亥俄州立大学兼职教授,同时在许多组织担任董事、委员或者顾问,其研究领域集中在美国民间生活、19世纪的美国文学、美国文化历史,以及美国艺术与文化、饮食方式等。近年来,罗仪德教授在日趋活跃的中关民俗学学术交流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便是其力推的项目之一。据悉,今后他还将在中关公共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推进多个交流项目。本刊特约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候选人游自荧对罗仪德教授做一次专访,重点了解其作为美国公共民俗学家的实践经历。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涛 《民俗研究》2000,(1):26-36
钟敬文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他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奠基者之一。如今,98岁高龄的钟敬文教授仍然奋斗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培养高层次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人才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益源 《民俗研究》2000,(1):99-101
一九三0年夏,周作人、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娄子匡等人,在杭州创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当时,子匡兄是最年轻的,他小钟敬文两岁。如今,民俗学与俗文学大行于世,创业元老,已多仙去。海峡两岸,硕果仅存者,惟钟、娄两位大师。(页一一七)  相似文献   
7.
“消失的搭车客”被认为是旧传说在新时代、新情境中得以改编的经典案例,而这类故事在19世纪之交的美国和其他地方广为人知,以后又发展演变出许多亚类,产生了更多的故事。这类故事可以称为“路边搭车的幽灵”,其基本情节是一个幽灵如何故地重游搭乘别人的车子却在达到目的地之前忽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民间艺术?名民俗学家钟敬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涵义,并指出民间艺术不仅是指民间美术,其中还包涵了民间学、音乐、神话等。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将民间艺术粗分为六大类别,即工艺,绘画,建筑,雕塑,舞乐,歌谣。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在论述民俗与民间艺术时则指出,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07,(8):32-32
东莞人多是秦汉、南宋时期南移的汉族,多保持中原古代风俗,民国民俗学家、篆刻家、东莞人邓尔雅有《癸亥(1923年)七夕竹枝词》记载东莞家乡风俗云:“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并注:“七夕改为六夕,始于五代。以七夕诸大臣须赴宫乞巧会也。”可知东莞乞巧节历史悠久。在望牛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俗研究》2002,(1):5-6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钟敬文先生,广东海丰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