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飘 《区域治理》2021,(2):106-107
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明确了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可诉性,但由于各种原因,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例鲜有出现,民众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知之甚少.2016年4月24日,最高院公布《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本文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立法工作很大程度上未能迎合社会对法制的需求,这在民事立法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民事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立法者在立法理念上的缺失以及立法方式上的路径误区。为了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在立法理念上,我们应当加强民事立法的协调性理念、及时性理念以及全球化理念;在立法方式上,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专家在民事立法中的重要性地位,改变以往官员立法的传统,确立专家在民事立法中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制度改革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湘瑞 《攀登》2002,21(1):110-112
我国民事执行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广泛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建立良性的社会执行程序。本从宏观的角度,在剖析导致“执行难”、“执行乱”诸因素的基础上,从立法、机构设置、权限划分等方面对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展开讨论,阐述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曹欣雅 《区域治理》2022,(6):120-12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贯彻,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越来越强,人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越发增强,人民法院的受案量激增,尤其是基层法院呈现"案多人少"的局面.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首次引入小额诉讼制度,2021年第四次修订民诉法时,扩大了小额诉讼适用范围并对审限及审理...  相似文献   
5.
<正>公证档案是公证人员从事公证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作为评价公证质量、考核公证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主要依据,它反映了公证人员正确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全过程,记载了经济、民事活动的重要内容,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障民事、经济活动的顺畅进行,为维护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红云 《丝绸之路》2013,(14):73-74
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测谎结论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准确。在我国民事视野下,测谎结论的相对可靠性、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证据属性决定了其具备证据的属性。当事人的处分权、证据契约思想,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测谎结论追求的是实质真实与形式真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彭海霞 《神州》2013,(9):167-167
有体物与无体物之区分源于罗马法。无体物与有体物又同时被涵盖于更上位的概念"物",物之上设有所有权。这样便使得"所有权"与"他物权、物权与债权"的界分无法存在,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与混淆。本文就试从所有权理念变迁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正>1979年8月7~8日,在北京市沙滩北街1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挑起中国民法学、经济法学论争的,已载入中国法制史册的"民法与经济法学术座谈会"。座谈会预设三个问题:一、我国应制定什么样的民法,即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二、如何处理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三、中国应建立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说,只要不引起告“诽谤”、“捏造”的民事官司,日本传媒说些什么没人能干涉。而且日本传媒确实很少和政府唱一个调子。但这并不是什么“报道自由”,只是传媒作用的一个侧面,也就是监督作用。拥有“自由”的日本传媒在国际传媒界的地位并不高。凡是重大新闻,日本几大传媒所发表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关键词都一样。  相似文献   
10.
董越姣 《沧桑》2011,(2):202+224-202,224
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符合审判经济原则,可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为当事人提供比较便利的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机制,并使民事争议得以迅速解决,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同时避免人民法院就两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使法院的判决失去确定性和严肃性。有利于节约审判资源,节省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有效地发挥行政诉讼保护公民、组织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