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格罗弗·克利夫兰曾两次当选美国总统。1884年,他首次参加总统竞选,与共和党候选人布莱恩争夺异常胶着。这时,布莱恩暗中派人在报纸上披露:克利夫兰在年轻时曾与一位娇艳的寡妇关系暧昧,还有个私生子。消息传开,民意迅速倒向布莱恩。克利夫兰的竞选代理人非常着急,于是派人连夜收集了大量布莱恩私生活奢靡淫乱的材料,交给克利夫兰,准备还击。克利夫兰看过后,严肃地问:"所有材料都在这了?"竞选代理人点点头。随即,克利夫兰把材料撕了,还让人拿去都烧掉。竞选代理人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克利夫  相似文献   
2.
云深不知处     
在被当地人恐吓说原始森林里有毒蛇、马爬坡都会捧死之后,我打消了一个人探险的计划,转而坐在泸沽湖边的一家小旅馆里烤火以及寻觅同路人:由于我要去的不过是川滇徒步线路里一个驿站式的村落,几乎没有人愿意同行。  相似文献   
3.
一朝被蛇咬     
《华夏人文地理》2013,(2):176-176
“毒蛇已死,男孩幸存。”这幅刊登在1943年10月号《国家地理》杂志上的照片图说中写道。“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格绍利地区,坐落着中央研究院,从事抗蛇毒和狂犬病血清的研究。由于山蝰(图中左侧男孩的父亲手持蛇尸)的特性已经为人所知,所以小伙子有九成希望可以康复。”  相似文献   
4.
张翠平 《神州民俗》2007,(10):76-77
东西方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龙俗,即东方的崇龙习俗和西方的屠龙习俗,这两种龙俗具有不同的起源。然而“毒蛇禁忌”是东西方龙俗的共同起源,文章以此为基础对两种龙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茶》2009,(2):12-13
蛇是我和爸爸最怕的动物.爸爸当知青的时候曾被藏在他小屋子门后的一条蛇吓得半死。这心理阴影又影响了我,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了对爬行动物类的恐惧。《捕蛇者记》一文的图片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带着恐惧读罢才发现,让我真正害怕的不是那些形形色色露出尖牙的毒蛇,而是这些见蛇如见钱的捕蛇者。  相似文献   
6.
毒蛇迷踪     
找到致命毒蛇并非易事。但扁尾海蛇是个例外。它们出现在斐济的海浪中时,我一口气抓了四条。幸运的是。这种蛇很少咬人。我掐住其中一条的头部,从其心脏中提取血液,然后把它放归大海。其细胞中的DNA包含关于毒液中各种毒素的原始信息。这些毒素是自然界中极具杀伤性的分子。也是我在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01,(2):113-117
石台面上,盘着两条土黄色的五步蛇,要是一般人进去,我想那蛇肯定会向他扑过来,可那位穿着白大褂的先生走向它们,它们却好像认识他,纹丝不动。那位先生拿出一把一米来长的铁钩子,按住一条蛇头,另一只手迅速捏住蛇颈,蛇便张开了嘴。这时他又取出一只一次性的塑料杯,塞向蛇嘴,尖尖的蛇牙便滋出一缕缕毒汁,五步蛇学名蕲蛇,老百姓称之五步蛇是喻其毒性很大,被它咬伤,走不了多远即会丧命。  相似文献   
8.
野猪斗毒蛇     
海云 《丝绸之路》2003,(4):48-48
夏天是野猪最欢乐的时光,交配后的野猪行动不便,公野猪就到处找蛇吃。蛇白天喜欢躲在阴湿的洞里,蛇洞一般很难发现。野猪的嗅觉和听觉十分发达,当它嗅到洞口有异味,就把长长的尖嘴伸进洞口呼呼吹气。靠近洞口的蛇便不由自主懒洋洋地爬出来,野猪就一口咬住吃掉。蛇不出来,野猪  相似文献   
9.
张路杨 《旅游纵览》2014,(10):28-30
<正>今年9月,我有幸获得了到大连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的机会,得以踏上这个遍布蝮蛇的岛屿,体验与蛇岛腹近距离接触的感觉。蛇岛,又名"小龙山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离旅顺港25海里。蛇岛的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植被多是小灌木,无高大乔木。蛇岛的主峰海拔216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岛四周除了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类蛇的海岛,岛上只有一种蛇类——蛇岛蝮,估计种群数量约一万余条。登上海岛首先要到位于旅顺的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之后由旅顺乘船登岛。  相似文献   
10.
高国藩 《民俗研究》2003,(2):188-192
龙的原型是什么?龙崇拜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龙崇拜?龙崇拜产生以后又是怎样演变的?这就是龙崇拜的起源和演变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崇龙习俗研究一直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方法不对。吉成名著《中国崇龙习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7用版)独辟蹊径,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民俗史的角度进行探讨,终于找到了比较可信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