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古与文物》2006,(4):3-9,F0002,F0003
为配合陕北安(塞)——靖(边)高速公路(靖边段)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靖边县文管会联合组建安(塞)——靖(边)考古队,于2004年3月至4月对陕北榆林地区靖边县天赐湾乡张家弧沙嘴峁(图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西汉墓葬12座,其中3号墓出土了一批相当精美的彩绘陶器、鎏金的车马饰及部分铜器等,彩绘陶器中的囷尚属首次发掘报道,意义重大。现将3号墓葬发掘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1,(1):21-21
初冬的陕北,山峁峥嵘依旧,城乡生机勃勃。“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陕西榆林地区夏代文化遗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对陕西榆林地区的夏代文化遗存作了初步分析,考察了文化因素及其来源,认定了文化性质,对该地区夏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5.
陕北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古时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而构筑防御工事的必然地带。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陕北修筑过长城。如今陕北榆林地区共存有6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是我国长城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考古研究显示,榆林地区在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址数量激增,聚落等级差异显著,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但其文明化过程中,不同等级聚落的先民对作物的选择情况如何,作物选择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何仍不明确。本文公布了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的植物浮选结果,搜集该地区已有的大植物遗存资料,根据古人农作物计量的习惯,优化分析植物遗存所代表的作物产量信息,揭示不同聚落规模下先民对作物的选择利用情况。研究结果揭示,榆林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小型聚落居民延续以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但大型聚落—石峁遗址的先民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强化对粟的开发,其作物选择的多样化可能与资源调动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锟 《文物世界》2012,(2):15-21
自197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陕北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陆续征集和发掘了数量较多的玉器^[1],这些发现使考古学界逐步认识到陕北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比较广泛地制造和使用玉器。陕北玉器在为学术界所了解之前,早已有大量发现,其为人所知至少可上溯至清代。此后,这一地区不断有玉器出土,主要为当地居民于生产活动中偶然所得,但其中大部分已散失。  相似文献   
8.
19世纪20年代以来,在陕北榆林地区和相邻的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吕梁地区西部,发现了许多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据不完全统计,到 1998年共出土画像石1000多块,其中榆林14 块、神木16块、米脂151块、绥德473块、子  相似文献   
9.
明朝成化初年,进入河套的毛里孩、孛罗忽诸部族频繁南下,今陕北榆林地区与宁夏灵武、盐池一线之地,形势十分紧张。为了边地生民的安全.这一地区的地方官员与派驻的大臣多次向明朝廷上书,要求增强边地军事实力。修筑长城,增设城堡。成化十年(1473年),陕北延绥镇巡抚余子俊率四万军队“一意兴役”三个月完成了“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里”的延绥镇长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