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所生产的瓷器质优形美,享誉全世界。在泰国,人人皆知大量瓷器源于中国。中国瓷器对泰国瓷器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彩瓷更是泰国王室贵族所爱,是后来泰国的"苯扎龙"(BENCHARONG)瓷器之源。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彩瓷对泰国"苯扎龙"瓷器的影响。一"苯扎龙"瓷器的命名与特征"苯扎龙"瓷器之名由梵文演化而来,"苯扎"(BENCHA)意为"五",而"龙"(RONG,从梵文RANGA演变而来)意为"颜色"。顾名思义,"苯扎龙"就是五彩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2.
唐龙 《文博》2014,(4):72-73
有机质类文物容易遭受来自环境污染、氧气、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是文物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真空技术在西安大雁塔贝叶经保存的成功应用,补充了有机质文物传统保存方法的不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的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最长的纯文献材料。借助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宇标音与《蒙古字韵》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基於八思巴宇材料所做的有关北方汉语语音的研究。同时,通过八思巴字与梵文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考知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规律.还可以获知对音汉字的读音范围,为研究宋代末年汉语河西方音的语音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正>Abhayakaragupta(ca.11-12th century)was an outstanding Indian pandita whose thought strongly impacted Tibetan Buddhism.He is widely known from a number of his compositions.Among the twenty-one works attributed to him by the Derge Tanjur,nineteen are allocated to the Tantra section,one to the Prajfiaparamita section,and two to the Madhyamaka section.Of these,the Munimatalarfikara,in the Madhyamaka section,is one of his most important.The Munimatalarfikara is sometimes regarded by Tibetan Buddhists,e.g.,Tsong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基于保存在西藏布达拉宫《七百颂般若经》梵文写本所作的转写。《七百颂般若经》有三个汉文译本和一个藏译本。1923年意大利学者图齐曾校勘出该经梵文本,但图齐所依梵文写本多有残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校本,故本文的发表可修正和补充图齐校本中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呼斯乐 《民俗研究》2017,(1):110-115
蒙古语"猴"——"bein"("mein")源于古印欧语系的梵语,经由佛教的传播曾经广泛流传于匈奴、突厥部落,最终以不同的形式在蒙古语和古代汉语文献中得以保存和记录。由于源自佛教的"bein"("mein")一词具有神圣性,故蒙古族十二生肖纪年法采用了该词汇,而没有采用作为物种属性的"■"(猴)一词。  相似文献   
8.
护经板,也称封经板,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的历史始于公元七世纪,当时,从印度传入西藏的贝叶经书附有带孔的护板,故早期的藏经书仍仿贝叶经的形式左右绘有两个圆孔。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寺志、佛教经录等相关资料,从汉文佛教文献学的角度,对杭州灵隐寺收藏的一部古代梵文贝叶经进行了考察。认为该贝叶经乃北宋咸平三年(1000)传入中国,原为北宋王朝所设立的译经院所有。从明朝末年至今,虽然历经劫难,但流传有绪,保存基本完整,甚为可贵。该贝叶经的发现,对宋代译经院研究、佛教研究、梵文研究,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问(樊一粟、姜胡寿):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问:您是最早在什么时候接触到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答(丁爱博):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想要学习一些国外的文化,先是对中亚很感兴趣,之后转向印度,所以到了大学期间,我开始学习印度的梵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