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佳惠  宋欢 《旅游纵览》2023,(9):146-148+153
梅兰芳京剧文化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在界定“深度开发”等概念基础上,对泰州及其他地区文化旅游展开横向调查,运用“系统理论”分析其深度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泰州康养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康养与旅游协同开发的思路,深入挖掘梅兰芳京剧文化三层次内涵与价值,创新打造“养心、养神”系列产品,优化目的地、客源、出行、支持四大系统,完成从“观光”到“休闲”的转型升级,实现梅兰芳京剧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徐珣 《文史天地》2007,(10):13-17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亨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周恩来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抗战夫人'。"  相似文献   
3.
赵建中 《世纪》2020,(1):92-94
应朝日新闻社邀请访日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两次赴日公演,抗日战争中,他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登上舞台。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到了195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形势已开始发生变化。1956年5月2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梅兰芳率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共八十余人,在时隔32年后再度到日本进行公演。梅兰芳在这个时候访日,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当时,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但日本政府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这在国际法上仍然可视作战争状态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4.
5.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胡明志,坚拒演出,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与梅兰芳同期的太谷县九老也同样蓄胡明志,演绎了一段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共同反抗日寇侵略的光荣历史。  相似文献   
6.
窦应泰 《文史月刊》2004,(10):56-58
晚清民国年间,在北平前门大栅栏一带,牛子厚是名声最响的山西巨商。在当时巨贾云集,富豪如林的京城,牛子厚一个外来经商的山西人能成为京城商界的翘楚,决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牛子厚所以有如此声望,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牛子厚经商有道,牛氏“升’字号的生意不仅在京城位居群首,而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爱国者。在日军侵华期间,梅兰芳为表示对日本侵华的愤恨,竟留起了胡须,并拒绝为日军演出。  相似文献   
8.
川剧艺术大师阳友鹤(1913~1984),本名叫阳玉清。十二、三岁时在合江县演出,当地一位姓王的前清秀才十分赞赏他。一次,阳友鹤与王秀才在“茶社”讲戏论。王秀才见阳友鹤为人爽直,便开口道:“阳玉清,我有一言不敢启齿……”阳友鹤当时年岁虽幼,但是个十分机灵的人,知道王秀才要讲的话,不是有份量,就是有不便之处,忙说道:“王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京剧艺术的改革,为整个戏剧文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榜样,对今天戏剧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来信     
后无来者梅兰芳喜欢彭苏撰写的这一期封面文章,笔下的梅兰芳是鲜活的,付出了心血,写出了精彩伶人的命是长在舞台上的,但很少有一位伶人可以享受梅兰芳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难得之处不在有绝世天才,而在肯下笨功夫。更难得的是,他总是夸人,总觉得任何人都谋生不易,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囊相授,对前辈与晚辈一视同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