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佚名 《神州》2008,(10):88-90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0):4-17
1969年9月28日、29日,设备先进的美国和苏联地震监测站及其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从传来的方向判断,是中国进行了第8次和第9次核试验。于是,他们都急切地等待中国公布核试验的消息和资料,因为依照中国惯例,每次核试验之后不仅要公布消息,随之而来的还要举行连续热烈欢呼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3.
王莉 《环球人物》2013,(5):42-43
2013年2月12日,东北亚的一场"地震"让世人震惊,全世界的目光纷纷投向平壤。朝鲜宣布,当天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这一天,距离朝鲜宣布成功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恰好相距两个月的时间。发射卫星,遭到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再进行核试验,国际社会再谴责……"不断冒出火花"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基地成功试爆,引起了世人关注。当日,中国便向世界主动公开了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新闻公报》等阐明了中国核试验的目的,并对中国掌握核武器后所要履行的国际义务做出郑重承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对外宣示,主动规避了国际舆论的不利反响,凸显了中国掌握原子弹技术的战略意义,树立了核国家通过核战略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距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  相似文献   
6.
黄铭 《百年潮》2014,(3):14-20
正朱光亚,核物理学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当代科技领域的一位帅才。他曾多次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成为中国原子弹秘密计划的重要一员朱光亚,1924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宜昌。由于勤奋好学,考取了当时国内最好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  相似文献   
7.
1964年9月,除气象、爆炸时间等问题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前方的科学家们在等候着中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孟昭瑞 《文史博览》2009,(10):22-23
可能是预感到国内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继1966年3月11日召开中央专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后,周恩来又在四五月间,连续三次主持召开专委会会议,研究进行热核试验等问题。终于抢在《五一六通知》下发前,在5月9日,成功进行了一次热核试验,即通常所说的第三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9.
云鹤 《文史春秋》2004,(2):53-57
在西北大漠的30多年军旅生涯中,他用相机拍下了两万多张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录了我国的核试验发展史。离休后,有人愿出50万元买下他收藏的照片,被他一口拒绝。然而,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欲有偿收集他的藏品时,他却分文不要,一次捐赠照片数百张。和他结下深厚友情的张爱萍将军夸赞他:“好一个陈老二!”这个“陈老二”,就是现住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军干所的离休干部,年届八旬的陈书元老人。  相似文献   
10.
张蕴钰 《百年潮》2007,(1):37-40
我于1958年被调到原子武器试验基地,担任司令员,亲历了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此事虽已久远,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仍不时在我眼前萦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