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3年12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封锁线,翻过越城岭主峰猫儿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12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中央纵队到达广西龙胜县瑶族聚居区的江底。这里的瑶族群众,参加了1933年桂北瑶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大规模起义斗争,遭到国民党桂系军阀血腥镇压后,纷纷躲进深山老林,  相似文献   
2.
<正>"文革"中的书店,是否像现在的回忆录作者描写的那样,是清一色"红宝书"?也未必。即使是"红宝书",也会翻出花样。我记得是1967年的冬季,福州路上的外文书店还在开张,就在今天的外文书店原址,但门面大得多,甚至  相似文献   
3.
余刚 《文史月刊》2010,(7):23-24
<正>1960年7月26日的下午,一个约20岁左右的女青年,匆匆来到中南海北门口,在门外围墙上一口气贴了6张标语,然后来到门口对警卫战士说:"同志,你来看,这墙上是什么东西?"警卫战士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忙问道:"谁贴的?"  相似文献   
4.
标语,就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浓缩的都是精华。长篇累牍的政策文章,区区几个字的标语就可以概之,它不仅琅琅上口还让人记忆深刻。我常常认为,标语是中国人“化复杂为简单”的大智慧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是"八十三张反标案"中六名"案犯"之一,且是最年轻的一位,书写、张贴标语时仅17岁。45年前,我与钱万胜、唐玉振、张振起、尹宏、冯宗臣,于1967年10月3日深夜在滦县老城城关贴完"反标"的第二天清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滦县西关部队的辛团长亲自指挥4814部队的两个分队,一队封锁进城赶集的各个路口,一队迅速揭下所贴之"反标"。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有人竟敢贴出了《告滦县人民书》及"文化大革命坑国害民"等标语,不啻晴天霹雳,震惊全县,波及周边。"八十三张反标案"遂成为196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兼农业学大寨那会儿,我二十多岁,是生产队里的一个壮劳力。那时提倡"劳武结合",大闹"备战备荒",满世界都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之类的标语口号。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基干民兵",每人发着一支"五四"式半自动步枪,农忙时下地劳动,农闲时就参加军训,练队形跑步打靶什么的,有时还拉出去查户口,或者开大会维持秩序,又挣工分又有意思,挺对年轻人的脾胃。  相似文献   
7.
标语年代     
1.拿出革命干劲,三五年赶上英国2.火车上“批林批孔”的人们3.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4.人民公社万岁  相似文献   
8.
1977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时值“四人帮”被粉碎,华国锋任同家主席,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大字报、标语铺天盖地。受大环境熏陶,我们革命小将一见空地就手痒,有笔拿笔,没笔就捡地上的黄皮石,写“打倒四人帮,我党更兴旺”、“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之类的潮流之作,也写“某某是我崽”之类的发泄之作。  相似文献   
9.
裘燕江 《古今谈》2001,(2):20-26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25日,杭州国民党政府在西湖边一公园“民众运动场”召开“庆祝剿共胜利大会”。裘振纲联络许宏儒等同学在今东坡路96号(原为尹维竣烈士故居)门口的“丽华报馆”印制了大批拥共反蒋传单和标语在会场上散发,并到处张贴。  相似文献   
10.
泰宁是一座古朴的小城。在城区炉峰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小街。这里曾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总部,多少泰宁儿女就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里还留有当年红军书写在街道两边墙壁上的各式文告标语,所以又名“红军街”。在“红军街”上最醒目的就是《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的巨幅文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