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7世纪以来,伦敦煤烟污染日趋严重。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用司法手段严厉惩罚排放煤烟的酿酒作坊,严格执行国王不准出租教会房屋的命令。他治理煤烟污染的目的在于维护王权,追求恢复宗教神圣。他还积极支持查理一世对外战争,支持国王的征税要求,积极参与维修圣保罗教堂。他治理污染却不顾及作坊主及神职人员的生活,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因素合力对抗,劳德在1640年被送上断头台。  相似文献   
2.
陈祖洲 《史学月刊》2000,(6):94-100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1603-1642),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与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代表的议会之间围绕着王室财政、宗教、外交及议会自身权利等问题,由矛盾到冲突,再到决裂,呈现逐步升级之态势。从斗争全过程来看,王权与议会斗争的实质是主权之争,而以议会处于强势为特征。议会之所以能在斗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10,(4):74-75
查理一世的头颅被砍下来的时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正对明王朝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但后者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泽明 《史学集刊》2023,(1):132-144
查理一世之死是英国革命的重要节点之一。围绕该事件,借助近代早期广泛流通的廉价印刷品,残缺议会同保王党进行了激烈的舆论宣传战。在此过程中,查理一世的对立形象——暴君和殉道者,得以萌芽、明确和形成。然而,至1649年末,残缺议会的暴君宣传逐渐冷却,保王党的殉道者宣传却愈加高涨。复辟后,殉道者查理更是成为官方钦定形象。短期来看,殉道者查理形象占了上风。但长远来看,经由辉格史学等近代史学的演绎,暴君查理则更广为人知,成为主流形象,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际上对兵员的巨大需求、国内经济的贫困落后及苏格兰高地独特的社会传统,转型时期苏格兰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从军现象.当局通过授权制度对海外从军现象实行了管控,力图使海外从军服务于本国外交,并强制社会闲散人员到海外从军.尽管宗教情感和对国王的忠诚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人去海外从军的基本动机主要还是为了谋生、追求财富、地位、荣耀或冒险刺激.海外从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与落后的经济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苏格兰人向外移民,并加强了苏格兰与欧洲邻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