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不断产生,但是"情景教学"仍然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立足把握高中语文实际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巧妙的将"情景教学"模式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呢?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内心上能与老师设置的情景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学会享受"情景教学";同时要注重丰富"情景教学"的形式,增加课堂活跃的气息,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林培培 《神州》2012,(20):7
《红楼梦》不乏悲剧,每个人都有抑或性格抑或命运的悲剧,死亡似乎也成了司空见惯之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逃不过最后的心愿未了。如果没有黛玉的悲剧,没有她的香消玉殒,我感觉整部作品就好似失去了灵魂,她就是悲剧的化身,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李征 《神州》2011,(14)
《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本文根据人格心理学的特质理论对林黛玉的人格特征的主要成分、成因等作出细致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为读者更准确把握人物内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韩哲 《神州》2011,(2):104-108
《红楼梦》中,妙玉是个最难解读的形象。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排名与描写篇幅的差距之大,篇幅虽寥寥不多但却给人深刻印象,无数人对妙玉人物进行讨论研究。妙玉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比之潇湘仙子林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对此不另加赘述,主要就妙玉的纯与真两方面来体悟妙玉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杨美 《神州》2011,(17)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戴孝良 《神州》2011,(2):11-11,13
小说中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及表情等来刻画,《红楼梦》除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外,还大量地写到人物的“冷笑”。本文从人物的“冷笑”入手,将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行比照,通过对她们二人“冷笑”的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赫 《神州》2013,(33):11-12
李清照词有"三瘦",以"瘦"字藏闺中之致;林黛玉诗有"三偷",以"偷"字蕴林下之风。一"瘦"一"偷",形神兼备,既凸显各自诗词的审美风貌与主体的自觉意识,又互为呼应,两相映照,展示一样的悲戚情感与脱俗品质。  相似文献   
8.
李琦 《神州》2013,(18):7-7
《红楼梦》艺术魅力无穷无尽经久不衰一言以蔽之便是因为其艺术上的高浓度。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无论是从大背景的考察还是细节上的解读,它都经得起读者的无数次的推敲,具有让人反复回味的价值。本文将解读文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接见黛玉的场所的安排进行探究,这个看似平常的行为其实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本文将详细解读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周晓波 《沧桑》2010,(3):238-240
林黛玉在众人眼中是个孤标傲世的人儿,她和宝玉的爱情以悲剧收场。很多人认为黛玉自己应负很大责任。但细究下来,孤单无助的黛玉既无强援,又无内助,有心无力,独木难成林,她根本无力经营自己的爱情,也无法为贾氏家族所接纳。最后只好按作者预设的结局"泪尽而亡"了。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87版电视连续剧林黛玉的饰演者、后皈依佛门法号妙真的陈晓旭病逝,年仅4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