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能绕开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次思考。"李约瑟难题"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将为新时期重新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铃协助李约瑟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写作,开创了中英学者成功合作的范例,为以后许多中国学者协助李约瑟最终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铃长年身居海外,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江苏南通,不久遽然病逝,因此他的事迹少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宝庆竹簧     
聂菲 《收藏家》2012,(12):77-82
中国是世界上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坚韧、青翠、顽强,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著名西方学者李约瑟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而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湘大地,气候温和湿润,自古以来盛产各种竹材,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中尤以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宝庆竹簧雕刻最为有名。宝庆,即今湖南邵阳。  相似文献   
4.
孙恒 《神州》2011,(23):25-26,28
"李约瑟难题"涉及到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的不同,西方的将自然界数学化看待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具备的,而恰恰是这个不同之处导致了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5.
1952年,中国政府指控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和中国东北使用细菌武器攻击中朝军队和平民,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此后的一年内,中国在国际舞台进行了一系列民间外交活动,争取舆论支持,揭露细菌战真相。与此同时,一场围绕着动员细菌战国际科学调查团来华进行实地调查的组团活动在北京、奥斯陆、巴黎、剑桥和布拉格之间紧锣密鼓地展开,最终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为首的国际科学调查团如期来华,向全世界公布了美国使用细菌武器的证据。细菌战调查因此成为新中国运用民间外交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舆论同情、突破外交孤立、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经典范例。而参与此事的李约瑟回国后则遭到英国政府、科学界和公众舆论的多重围剿和攻击,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黄生财 《世界汉学》2003,(2):120-129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有机唯物论”(Organic materialism)或“永恒哲学”(Philosophy eternity)。并认为这种特征在“每个时代的哲学家现科学思想家所发表的言论中,可以找到证明。而机械式的宇宙观根本没有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发展。中国的思想家普遍都相信一种有机的宇宙观,以为现象与现象之间,有层次的关系。”①有机唯物论也可称这整体(holistic)思维,或有机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潘吉星 《世界汉学》2003,(2):113-119
2000年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史研究大师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2.9-1995.3.23)博士诞辰百年纪念。蒙中国科学史学会不弃,要我在这里发言,但我不想重谈他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因早已有人作了介绍。我想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好行动是学习他如何研究中国科学史,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要学习他,就要了解使他取得学术成就的个人素质、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这是我要谈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龙秀清 《史学集刊》2006,3(2):94-96
西欧尤其英国为何能够较快实现社会转型,而中国的社会转型却举步维艰?这一历史上有名的“李约瑟之谜”,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热门话题。各家看法纷沓而至,由“世界体系说”而“产权革命”,由“物质明”而“宗教伦理”,由“欧洲奇迹”而“白银资本”,近两年国内学界刮起的“大分流”热潮更是喧嚣尘上。见仁见智,不断在国际史学界掀起波澜。令人惊喜的是,国内学界亦有回应,并且愈发显得成熟。其中,侯建新教授的《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及其对权利维度的强调,代表着这一领域的新动向,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惠斌 《文史春秋》2009,(9):34-38
李约瑟(1900-1995)是饮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早年以在胚胎生物化学领域的独特研究而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上世纪40年代中期,李约瑟怀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受英国政府的派遣,作为皇家科学院代表,到重庆筹建中英科学合作馆,  相似文献   
10.
张薇 《贵阳文史》2007,(2):60-62
1937年11月,日军逼近距杭州市区只有120公里的全公亭时,浙大才决定内迁,前后经过4次,历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到达贵州。据时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日记记载,他于1940年1月12日离别宜山,经都匀转贵阳,先至青岩视察,决定一年级学生的临时校址。一年之后一年级分部搬往永兴场。1月17日,竺可桢到了遵义。其首要任务,仍然是勘定办公室、教室、宿舍的地址,计师毕们右一个学习、安宿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