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他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后来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2.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早年是出身富家、热衷革命的才子;中年是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谨严肃穆、以身作则的名教师;晚年又是振兴"律宗"的一代高僧。作者李鸿梁是弘一法师器重的学生,本文写于1987年。  相似文献   
3.
沈定庵 《古今谈》2008,(2):30-32
李鸿梁先生(1894-1971),字孝友,别号老鸿,绍兴人,祖籍湖南。家贫,父早卒,赖慈母茹苦哺养长大,15岁进绍兴府中学堂求读,时鲁迅先生曾任该校学监。后又到杭州浙江两级师范深造,有幸得到李叔同先生(即出家前的弘一大师)的谆谆教导,为先生一生的德艺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先生不负师教,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卓越的书画篆刻家。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 《纵横》2010,(8):57-60
距今29年前,我17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名声卓著、才华洋溢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音乐和书法独有建树、堪称一绝。他风流倜傥,年青时也曾在声色场上极尽厮磨金粉之艳事。可是,令世人大惑不解的是李叔同竟然与世俗决绝,毅然出家、皈依佛国,视家产如敝展,置妻妾子若陌路。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接受剃度礼,佛号法名:“演音·弘一”。自此,他便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抛却了尘世间的世事亲情和儿女因缘。 母命难违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是晚清进士,任过吏部主事,后因经营盐业而在天津显富。李筱楼虽有妻妾四人,却只有文锦、文熙二子,这对于…  相似文献   
6.
陈星 《古今谈》2010,(3):26-30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最早发生地为南京的两江师范学堂。但从办学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构成和对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等方面论当属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校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而李叔同在该校的艺术教育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李叔同在杭州任教时期的艺术、文化和教育行持,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以这一时期有关弘一大师的史料作一述论,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李叔同杭州任教时期的事迹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7.
张悦 《炎黄春秋》2009,(6):34-36
李叔同作为文化艺术的全才,在他出家之前,从事报纸的编辑事业也为人们留下了诸多值得记取的业绩,其中尤以他在《太平洋报》的经历为最。  相似文献   
8.
田玉德 《文史天地》2008,(10):30-3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9.
李叔同(1880—1942年),中国近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中国近代音乐、话剧、艺术教育的先驱,杰出诗人、音乐家、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中国近代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39岁以法名演音、号弘一皈依佛门,成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上三大谜案之一,至今广为人们猜议。其苦行持戒,精研南山律学,因重兴湮没八百年之南山律宗,被尊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和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为唐企林作山水》(图1)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所作的一幅国画山水。轴,纸本,日本原装裱,尺幅  相似文献   
10.
陈星 《古今谈》2006,(3):75-77
弘一大师出家前的两张照片曾被剪成特写放大,后又因丰子恺题写“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等字而被广泛流传。这两张照片中的弘一大师(即出家前之李叔同)均手持一扇,十分潇洒。其中,一为侧身他望,一为慈目微垂。“侧身他望”幅因其形象风流如不羁之名士,故有许多人以为有“傲慢”相而不甚喜欢。其实,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