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红  熊倩 《巴蜀史志》2002,(6):43-44
在汗牛充栋的史志献中,《西康纪事诗本事注》堪称一本奇书;而此书的作贺觉非,也堪称史志学界的一位奇人。  相似文献   
2.
在封建社会里,歪官不少,或贪得无厌,或残酷无情,或昏庸无能……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为害百姓,百姓也因而恨之入骨。为表达对歪官们的愤懑,一些文人便以笑话为武器,给歪官们以无情揭露和有力鞭挞。其中,尤以讽刺歪官的诗更具情趣。且看——  相似文献   
3.
于淑娟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01-320,401,402
"虎溪三笑"是傳統中國畫的重要題材之一,並由此產生了《虎溪三笑圖》的題詠。宋人已考證"虎溪三笑"本事爲虛構,其源流當是佛門僧衆對《高僧傳·慧遠》的踵事增華,至遲在晚唐五代之際已形成,宋代時廣爲人知,成爲《虎溪三笑圖》題詠的發端期,出現了贊頌三教同一、思慕高賢的主題。元代是《虎溪三笑圖》題詠的繁盛期,主題呈多樣化,其中遺民情懷主題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與個人情感。明代《虎溪三笑圖》題詠漸呈式微,在佛教衰落、學術風氣漸趨謹嚴的背景下,質疑畫題失真的詩作漸多。入清後,題詠詩作主題漸呈單一,但在藝術上仍有獨到之處。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庞统可算得上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人还没出场,就有人开始吹捧他如何有本事,特别是司马徽竟将其吹捧为“可安天下”的奇才,可是以在下之见,庞统此人一身“毛病”,其品性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首先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诸葛亮气死周瑜之后,鲁肃谦虚说自  相似文献   
5.
《孔圣宗师出身全传》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比较严格地遵照史载.将一人言行编成若干故事,演为传记小说,此为首创,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亦属罕见。用通俗小说体例来展现圣人生平与思想,在孔子形象与儒学传播史上意义非凡。但《孔圣宗师出身全传》版本稀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罕为人知,鲜有人论及。本文就该书的体例结构、题材本事与“全相”模式的来源,及其对孔子形象的传播影响略作考论,认为《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年谱式”体例借鉴了《阙里志.年谱》,题材主要出自《孔子家语》,“全相”模式深受《孔子圣迹图》的影响。《全传》使孔子形象与思想更利于被普通百姓理解、接受,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火热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中,男主角陈孝正有一句经典的话:我的人生是一座精确无比的建筑物,不能存在1厘米的误差。这样的人以洞若观火的本事,未雨绸缪能屈能伸,把日子过得妥妥帖帖,未曾有过常人的迷茫和弯路,让人羡慕  相似文献   
7.
吕春晖 《神州》2013,(4):9-9
本事考证毋庸置疑地对文学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撰著缘起起谈到:“自来诂释诗章,可列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这段话对考证本事作了很精确的解释。对于古代小说来说,本事考证就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孙楷第泛览四部群书,对通俗小说尤为重视,积久成帙,将小说本事的收集、考证与研究提升到当时的新高度。孙楷第在《小说旁证》序言中说:“征其故实、考其原委,以见文章变化斟酌损益之所在。”这一小段话,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本事考证在小说研究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箴言     
正把脾气拿出来,是本能;把脾气压下去,是本事。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人们在讨论中交换知识,在争吵中交换无知。像个穷人去砍价,像个绅士去付款。  相似文献   
9.
“虎溪三笑”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并由此产生了《虎溪三笑图》的题咏。宋人已考证“虎溪三笑”本事为虚构,其源流当是佛门僧众对《高僧传·慧远》的踵事增华,至迟在晚唐五代之际已形成,宋代时广为人知,成为《虎溪三笑图》题咏的发端期,出现了赞颂三教同一、思慕高贤的主题。元代是《虎溪三笑图》题咏的繁盛期,主题呈多样化,其中遗民情怀主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个人情感。明代《虎溪三笑图》题咏渐呈式微,在佛教衰落、学术风气渐趋谨严的背景下,质疑画题失真的诗作渐多。入清后,题咏诗作主题渐呈单一,但在艺术上仍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学者对左延年《秦女休行》的本事庶几无考。本文根据相关的史传、作家的生平,结合诗歌写作的特点和音韵学知识,推断出《秦女休行》的本事应为汉末桓、灵之际的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人而得以减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