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拙著《中国影戏》出版后,赓即着手搜集傀儡(木偶)戏的资料,准备撰写《中国木偶戏发展史》。其间,我的影戏专著在德国和台湾又出版了两本(《四川灯影戏》、《中国影戏与民俗》),但是傀儡(木偶)戏的文章仅发表了两篇(《浅谈被单戏》、《水傀儡戏重考》),更多的篇章尚为腹稿。在此,将我考虑多日的观点,以札记形式陆续刊布,庶几对年轻学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傀儡湖与阳澄湖并称为姐妹湖,名气未必如阳澄湖,却是昆山的生态水源地,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间称之为箬帽湖,因为湖泊的形状像是一只椭圆形的大箬帽。也有人说湖东岸曾有带箬帽的石刻神像,用以辟邪,所以叫作笠帽湖。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放射出艺术、文化之光。莫斯科正是一座以其历史和文化艺术放射出迷人光芒的城市。许多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中小型博物馆,构成了莫斯科一道亮丽的文化艺术风景线。本期作者将带领我们走进莫斯科灯博物馆、木偶剧院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曹心怡 《风景名胜》2021,(2):0271-0272
戏剧,不但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投射、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凝聚。戏剧表演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感。观其服装造型,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本文通过论述泰国木偶的造型艺术、历史发展,探讨其传承与未来,带领读者走进暹罗艺术世界,了解泰国人多彩的娱乐生活,领略泰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吕宸瑶 《神州》2014,(9):100-100
木偶奇遇记》以儿童视角,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成长世界,展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感觉,让他们在这种幻想的感觉中得到启发和教导,对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倩 《神州》2014,(2):246-246
<正>戏剧小品是广受我国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舞台上,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21日至24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星奖"戏剧小品决赛在威海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举行,展现了当代群众戏剧小品的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群众文化创作发展方向。一、作品始终离不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很适合儿童的口味,而且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多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深受儿童喜爱。它对儿童的启迪、感染、熏陶胜过空洞说教千百倍。一、品德教育的好老师1.树立道德榜样。幼儿具有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好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童话故事中的正面形象对他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自然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们崇拜《奥德赛智胜独眼巨人》中的机智勇敢的奥德赛;敬佩《快  相似文献   
8.
泰顺是一个山区县,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这里的节日气氛隆重而又朴实,丝毫没有一点矫情。正月初一这天,大人们走家串户,忙着拜年;小孩子们辈们的压岁钱外,就是盼着看戏和舞龙灯的到来。初三、初四,乡亲们联系好的戏担就挑进了宗祠。  相似文献   
9.
《纵横》2013,(10):21-25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自上世纪40年代起,在近70年的儿童文学生涯中,他笔耕不辍,为孩子们翻译和创作了如《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没头脑和不高兴》、《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滋养了几代中国儿童,影响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进程。2012年12月6日,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在他90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发白红心在”,创作出版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并于今年7月全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一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近日,任溶溶先生应邀接受了本刊采访。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任先生穷尽毕生之力为孩子们创作的激情,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工作者们为祖国的下一代所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康君 《民俗研究》2009,(3):178-183
本文以浙西古镇廿八都民俗文化为背景,试图以浙西廿八都木偶为例,通过对廿八都木偶艺术的起源背景、传承发展、艺术特色以及传承现状的研究,以对这一古老文化的艺术形态与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