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词二首     
周雅慧 《神州》2014,(9):11-11
  相似文献   
2.
胡迟 《江淮文史》2014,(4):159-168
正我们在萧县采录的,更准确的说,应是花腔渔鼓。是渔鼓道情这个大类里的小分支。渔鼓道情是一种和大鼓书相似的传统曲艺,盛行于清末并流传于民间,有着100多年历史。民间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表演者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  相似文献   
3.
二十六、得奖和得奖不一样从1980年《挂牌成亲》获全国一等奖以后,湖北曲艺界就有人把我叫“得奖专业户”。这是事实,却并不是我个人的本事。因为改革开放给文艺界松了绑,思想战线的活跃带来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年间,京、津、汴等地盛行一种名叫莲花落的民间曲艺。演唱者右手持竹板(由两块较大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或牛筋连在一起,下端可自由开合)击拍.左手持甩子(又称碎子,由五块较小的竹片组成.上端用绳连在一起,每两块竹片中间夹着一块铜片,下端可自由开合)配以多变的节奏.故又称为“七块板”。  相似文献   
5.
谢磊 《满族研究》2016,(1):107-114
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话语背景下,特别是在岔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下,八角鼓票房逐渐走入人们视野.通过描述北京八角鼓票房发展的历史全貌,呈现票房各个时期的特征,即最初作为闲暇时的娱乐,到被迫成为谋生的手段,再到文化传统的延续.票房的流变既呈现曲艺和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规律,又与满族、旗人的历史变革关系密切,更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师娟娟 《神州民俗》2007,(11):50-52
马街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七八公里外的杨庄镇,是号称八百里伏牛山东麓的第一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文章以马街村每年举行一次的“马街书会”为探讨对象,介绍了书会的由来及传说、书会的特点、书会的表现形式、及书会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工程是“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市计划从2004年开始,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对清曲、扬剧、曲艺、木偶、广陵琴派、扬州八怪、扬州八刻、扬州漆器、玉器、民歌、民舞等十几个类捌的民族民间化进行重点保护。此次保护的重中之重是非物质化遗产,扬州清曲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试点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8.
曲艺是由多种曲目所组成的一门艺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中流行于我国东北的东北大鼓已具有200多年历史,早期主要在乡村流行,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在流行地人民的娱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曲本和音乐也影响了其它艺术。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年过70的土登老人,满头银发,和蔼可亲。拉萨市民经常可以碰到这位老人或骑着一辆自行车或走路出现在街头巷尾。这位就是获得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的藏族曲艺大师土登。  相似文献   
10.
陈锦鸿先生之《广州:岭南文化生于斯盛于斯》(《羊城今古》2003年1期)谈到有关《越人歌》的事,该文说:“曲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史藉有关于南海人张买‘鼓棹为越讴’的记载。(见明欧大任:《百越先贤传》)而梁简文帝萧纲命徐陵编《玉台新咏》也有收入的《越人歌》,与越讴是否在调式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