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二十四道拐     
吴明图  姚胜祥文 《文史天地》2013,(4):F0004-F0004
位于贵州晴隆县境内,它既是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援华物资的必经之路。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始建于1935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24道拐"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是中美两国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对其进行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于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军 《文史精华》2012,(11):50-57
二战期间,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物资保障的大动脉。在当年拍摄这条国际大通道的众多照片中,那幅"二十四道拐"黑白照片极具代表性。但在战后近60年里,许多人历尽艰辛却无法找到该照片的具体拍摄地点。《被历史迷雾湮没的"二十四道拐"》一文作者通过实地采访,揭示了神秘面纱下的许多令人震惊而感动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冯伟 《百年潮》2013,(10):50-51
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关隘在贵州晴隆县城西南一公里,公路从关上至关下入口处,古时候名为老鸦关,从上至下依山势呈弯道盘旋,有24个弯,故得名"二十四道拐"。全长4公里,蜿蜒于高达1799米的晴隆山西南坡,是320国道的一段。为了纪念史迪威将军在中国抗战中的卓越功绩,和在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军队对缅甸战役发挥的巨大作用,1945年,蒋介石发表广播讲话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而晴隆"二十四道拐"正是"史迪威公路"的重要一段,故而被称为"史迪威公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晴隆     
《文史天地》2013,(8):F0003-F0003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南北盘江一红水河经济开发区”与“攀西一六盘水经济开发区”中间联结带,南昆产业带辐射区,镇胜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县城东距省会贵阳181公里,南到州府所在地兴义146公里,西至云南昆明326公里。北达水城180公里。全县总面积1309.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14个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33.7万人。县境矿产、能源、生物、旅游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