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彩西普陀     
《福建旅游》2004,(3):36-36
也许妈妈是旅游局长的缘故我经常去西普陀,有时是妈妈局里来了许多游客,让我当个开心果,让游客玩得开心点。有时是妈妈自己要去西普陀,让我当个游伴。其实我打心底里不愿意去,都是妈妈生拉硬扯地把我拖去的。可是久而久之,我爱上了这座山。  相似文献   
2.
普陀听潮     
月亮升起来了,为普陀披上一重晶莹透亮的薄纱。在岛上一整天,尽管有些疲倦,却没有丝毫睡意。独自离开住处,踩着皎洁的月光,来到千步沙。海滩上只有零星的几个游人,全没有白日的喧闹。走在沙滩上,仿佛走进大海的梦境里,那此起彼伏的潮声,就是它絮絮不止的梦呓。夜色里,虽然看不到千步  相似文献   
3.
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历时10年建成,开销上等白银299,243两。塔体通高67米,分塔基、塔廓、塔身、塔顶四部分。塔基用石条砌成,八面塔基墙体镶面镌有精美浮雕佛像;塔廓飞檐斗拱,琉璃覆顶;  相似文献   
4.
私奔到厦门     
刘营 《神州》2012,(16):72-77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曾经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厦门无可争议的特色,厦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形发展到现在,吸引了大批游客、商人以及国际友人到那里定居、旅游。如果你被现实的生活压力折磨得疲惫不堪,那就去厦门吧;如果你刚刚和昔日的恋人分手正处于痛楚中难以自拔,那就去厦门吧;如果你正准备约上三五好友去享受一段美好的旅行,那就去厦门吧。总之,厦门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她能让你不经意间放慢了脚步,想要静静地去欣赏她的美。  相似文献   
5.
曹刚 《中国西藏》2006,(5):86-90
1994年夏,笔者在拉萨偶见三张清代嘉庆皇帝《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御笔手稿原件。三张手稿尺寸45cm×60cm质地为黑色丝帛,内容文字用金粉楷书,字迹工整流畅。文体为纪事长诗,极为详细地阐述了承德普陀寺的宗乘,修建普陀寺的宗教及政治意义,重申为根除活佛转世制度被政治利用的弊端,乾隆皇帝创立的达赖、班禅转世金瓶掣签制度的必要性;回顾了格鲁派(黄教)与清朝政府的渊源;叙述了八世达赖的圆寂及转世灵童寻访情况和为何钦准九世达赖转世灵童免去金瓶掣签。从手稿质地、内容格式来看,此文稿的确出自宫廷,确系嘉庆御笔无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普陀开山前是否存在早期观音信仰、慧锷开山具体时间、不肯去观音院建造者这三个问题。归纳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贵阳市的阁楼很多,尤其"四阁"较为出名。"四阁"分别是:老东门月城的文昌阁,威清门老城墙上的玉皇阁,普陀桥附近的灵官阁,省府路的皇经阁。贵阳曾经享有盛名的"九门四阁",如今贵阳市民对九门尚能数出大半,但"四阁"则一般只知道文昌阁而已。应当说,明清时期贵阳市的阁楼很多,只是这"四阁"较为出名。"四阁"具体是指文昌阁、皇经阁、玉皇阁、灵官阁。位于贵阳城内老东门月城的是文昌阁,  相似文献   
8.
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是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单项工程,通过对该庙古建筑及基址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修缮,排除了古建筑的安全隐患,使普陀宗乘之庙得到了科学有效保护,保存、延续了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历代封建统治都十分重视自己死后的陵寝修建,他们极尽虔诚为自己选择风水宝地,作为“万年吉壤”,并不惜民脂民膏把自己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供后人景仰,因而,“风水”之中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陵寝建筑更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化,艺术等的宝贵资料,本即从普陀峪定东陵(即慈禧陵)的修制规模及建筑风格入手,对慈禧为政期间的复杂心理做出分析。试图对其陵寝中逾制之处做出某些合理的解释,共分三个部分:1,遵依祖制下的越制。2,“凤在上,龙在下”-慈禧对传统男女地位的挑战。3,独一无二的“金龙蟠柱”-透出慈禧未称帝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年间在热河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经清中晚期变迁及20世纪修缮工程,建筑现状与乾隆朝已有较大出入。本文基于田野考察、修缮工程师访谈、清宫档案文本和历代图像资料,对该庙乾隆朝的建筑原状进行了细致考证,包括已塌毁的无量福海殿、九间房,形制发生改变的大红台群楼、御座楼区域、平台殿,非原始设计而属后续添建的塔罩亭、千佛阁以及档案名称失载或功能被误判的"呀达噶楼"、"哑巴院"等组成部分,捋清了该庙原初形制、变化时间节点和称谓指代。对原状的考证为进一步的建筑史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