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贤礼 《收藏家》2015,(2):27-33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生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逝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岁。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一生坎坷曲折,从事书、画、文学艺术创作的时间长。他曾用过许多名字,如谱名(统綮)、庠名(朱耷)、僧名(传綮)、僧字(刃庵),在自己作  相似文献   
2.
宋广波 《安徽史学》2015,(6):163-168
本文考证了胡适致任鸿隽、胡近仁两封信的写作时间,纠正了以往的误判。将信件的内容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并与相关史料参考互证,不仅有助于考察信件的写作时间,且有助于理解信函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3.
1979年10月下旬,丁玲刚搬入木樨地新居不久,楼适夷来看她,带来一个消息:吴奚如来信了!  相似文献   
4.
冯先思 《文献》2020,(2):171-192
吴梅、王立承皆为戏曲文献收藏大家,其藏品既多且精。国家图书馆藏吴梅致王立承书札五通,于两家所藏戏曲珍本讨论尤多。彼时吴梅刚刚返回南方,在东南大学任教。二人书札南北往还,涉及戏曲文献的评价、收藏之处颇多,可见当时戏曲文献收集之情形,对民国戏曲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于其关涉戏曲版本之处,略为疏释,于其间戏曲版本相关讨论,或纠其误,或补其缺,并梳理其收藏源流。  相似文献   
5.
刘振宇 《收藏家》2014,(7):81-85
在《张大千书信中的〈溪岸图〉》中,我考释了1946年张大千致北平门人萧允中书信,解答了《溪岸图》在近代收藏流传中的一些疑点,丰富了人们对《溪岸图》命名、修复、流传的认识。今天我将通过解读张比德收藏的一件题跋原件,介绍民国书画收藏大家庞莱臣、吴湖帆关于《溪岸图》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重庆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4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陈独秀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  相似文献   
7.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历史上工人罢工运动取得全胜的名的工人运动,它在很长时间内实现了“俱乐部不散,工人待遇不变”。然而史学界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红旗不倒”、“一枝独秀”现象有异议,甚至存在疑虑,认为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符。最近海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发现了见证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全过程的三封重要书信,三封书信揭开了运动高层在决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也为史学界多年来的疑虑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张光年先生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晚年的一首自寿诗有云:“山道奔忙六十春,几回迷醉几回醒。拊心一事堪自慰,生死关头不丧魂。”字里行间表达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从老诗人“革”期间受审查的经历中,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许国平 《收藏家》2004,(4):33-42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兴,别署甚多。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十月出生于一个仕宦之家,南宋著名诗人。据《老学庵笔记》云,他和父弟陆元长“病右臂,以左平握笔,而字法劲健过人。”少年时,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12岁时即能文。《宋史本记》记载:“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秦桧死后,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  相似文献   
10.
赵榆 《收藏家》2004,(11):53-53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绘画、书法和诗词都极有造诣和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画风,完全是从中国固有的传统中蜕变而成,是继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又一位“传统派”代表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艺术的磨练, 他晚年变法终于获得成功,形成一套“陆氏山水”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最近我看到一幅陆俨少先生的《巫山云涛图》,使我想起一段结识陆俨少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