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联民族节日的由来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据目前统计,有大小民族一百多个。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历法等的不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节日习俗。岁时节日由来已久,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历法分为宗教、社会、民间等数种。俄罗斯农民最早采用的是太阳历,一年为365天,12个月。按一年气候变化分为四季,即春、夏、  相似文献   
2.
在全社会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优良传统之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党和政府将拥军优属纳入抗美援朝运动范畴,并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庆期间持续组织相关活动。其中,北京市于1951年、1952年、1953年春节期间,密集开展了宣传动员、实物慰问、军民联欢、寄送慰问信、慰劳伤病员、组织赴朝慰问团等一系列拥军优属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春节”拥军优属运动的蓬勃开展,对于鼓舞志愿军指战员士气,丰富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性的形式和内涵,解决烈属、军属的生活困难,提升社会优抚工作质量,巩固军民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博 《北方文物》2018,(2):91-95
真容偶像是辽代墓葬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葬俗,特别盛行于辽代晚期的汉人墓葬中。从真容偶像的分布情况和图像特征入手,并将其置于辽代的末法思潮之下,进而与辽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相关联,并结合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观念,试图进一步揭示佛教对辽代丧葬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小路 《旅游》2010,(1):78-81
我这些年倒是走过了一些真正慵懒的小城。用“慵懒”这词其实我觉得有一丁点欠妥,因为是一种出自主观的描述,而那里的人民多数并非懒洋洋的不肯做事,他们仍远离闹腾的现代产业化社会,依循着本地生活习俗而已。这种生活的要点是以自己为中心,所作所为不是秀给外人看的,不以迎合外人的需要为目的,所以他们在纯属于自己的氛围里显得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山西晋中一代的民间调查,整理出许多在民间流传的避邪祈福习俗文化,有的习俗依然存在着,有的习俗随着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笔者展示这些习俗,为了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相似文献   
6.
郭敏 《中原文物》2007,37(2):25-31
依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认为史前先民对头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人类审美意识及淳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同时也说明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并非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才萌生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7-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对乐亭县前炕各庄8座砖室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一批瓷、陶、铜等各类质地的遗物;特别是辽代火葬墓的发现,为研究冀东地区的文化生活、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曾飞 《文史月刊》2007,(7):28-31
邹舜华,中国航空工业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子弟学校的退休教师,却有着一个日本弟弟。2007年春节前夕,她向笔者讲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1945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个小孩嘶哑的哭叫声回荡在林海雪原中。几天后,一个八路军战士带着这个6岁的小男孩走进了邹殿臣的家。那个八路军战士自称是李排长,他对邹殿臣说:“这是一个日本孤儿,是我在林海雪原追剿土匪时,林场工人送给我的。我们整天东奔西跑的,带在身边很不方便,只得托付给你抚养。”那时,邹殿臣的儿子虎生刚刚病逝,一家人还十分悲  相似文献   
9.
王音 《美成在久》2020,(1):60-71
生死之事,人类莫能避之。古埃及的木乃伊,诠释了独特的丧葬文化。古埃及的丧葬习俗,在历史时空中留下了"不藏"与"藏"的演变轨迹,但我们更关注的,却是演变轨迹背后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杨忠盛 《神州》2014,(2):34-35
本文根据尤溪当地木匠师傅头(掌墨师傅)曹文煋提供素材及多个年近花甲的木匠师傅口述,对其传统工序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