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厘清吴简《嘉禾吏民田家》中常见“二年常限”的确切含义 ,是理解吴国吏民租佃土地性质的关键。“常限”应作“一定标准”解 ,“年”应作“熟稔”解。根据六朝及唐后期的“二稔职田”所涉及的水稻耕作方式特点 ,所谓“二年常限” ,实为官府根据当时普遍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轮休耕作制而制定的一种按照二年一垦的标准收取官租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披露了北京大学藏竹书《周训》中的一个片段,事涉晋文公入曹後“夷其宗庙”,得到一个金匮,其中有书云“非骏勿驾,非爵勿罢”。随後晋文公与咎犯对此语进行了讨论。本文对“非骏勿驾,非爵勿罢”加以考释,并将“非爵勿罢”与《·中孚》中的“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相联系,进而对“羁縻”理念与早期君臣关系作出了若干推论。  相似文献   
3.
季英先生(1887—1954)是我的外祖父,笔者从小就生活在老人膝前,从北京到天津,从苏州到杭州,耳闻目睹家中许多轶事,年少时笔者只知外公是位知识渊博的慈祥老人,成年后浏览了学派书籍和有关资料,始知外公是位出身名门、学贯中西的儒家学者,其毕生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太谷学派《》学的继承和发扬。有学者认为“在太谷学派第四代弟子中,当算刘大绅(季英)的学术成就为最高……算得上是奏出了太谷之学较为奇特的历史休止符”。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历来有赞颂侠士侠义的传统。比如,在中国民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与荆轲有关的千古悲歌,更是被人重复过无数遍。可是,同样是侠义之举,同样是杀秦王,时间也相隔不远,甚至比荆轲死得更加惨烈的“高渐离击秦王”的故事,却较少有人提及。高渐离的侠义之举一直被人遗忘,其侠义形象一直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遗憾,我们还是看看高渐离的悲壮事迹吧。  相似文献   
5.
乔宇 《黑龙江史志》2013,(15):49-49
大厂是晚清、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篆刻家,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品以奇崛萧散为特色,对战国古玺、陶文以及汉魏古印传统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发扬,是晚清以来写意印风的代表人物,在当代篆刻界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2014年6月21日召开的中华伏羲文化暨文化、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其特征及成果有:《伏羲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编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多元视角研究伏羲文化,伏羲生地出现争议,古文明新标准问题有新见,重视对古文明遗迹的考证。本文对此次会议内容及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7.
谈谈《连山》和《归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今本《汉书·儒林传》叙梁丘之授受,于五鹿充宗之师承未作说明,致使梁丘之传承不能链接。过去,有学者认为《汉书》"(梁丘)临代五鹿充宗君孟为少府"之"代"当作"授"字,或以为"传"字之讹。本文从事理、文理、语例、史实及书证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进一步确认梁丘临与五鹿充宗为师徒关系而非前后任的替代关系,否定此处"代"为"授"字或"传"字之讹,更不可能是后人误改,考定此处并非字误而实为脱文,过去令人置疑的"代"字原是五鹿充宗之籍贯,"代"上当据《经典释文》及《儒林传》文例增补"授"字。如此,梁丘之师法传承始环环相扣,明白无疑。  相似文献   
9.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政治现象,它根源于先汉《五经》,又创造了不同于先汉《五经》的新儒学体系。它依据自身神化的理论需求和《五经》的特点,在神化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五经》之一的《春秋》理论,又委婉地排斥了其它四经,完成了儒学在西汉的神化。从儒学神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考察儒学《五经》,既能全面考察《五经》的特点,又能全面认清儒学神化与《五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碧原 《神州》2014,(9):31-31
“五失本三不”的观点是由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提出来的,其对日后的佛经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阐释了道安在“五失本三不”中所体现的翻译观,在肯定道安“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及在译论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提出其翻译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倡导译者应从现当代社会的实情出发,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前人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创作出优质的译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