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记载某一区域在一段时期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沿革等方面的著作,它源于两汉的地记,经历了隋唐的图经、南宋的定型地方志,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地方志几千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时代性,即地方志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记录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地方志演变的角度,也可以说是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2.
赵丹 《中国地方志》2023,(3):94-106
记述灾害的明清江西方志种类多,包括通志、府州志、县志等。方志数量清代较明代增多;方志篇目一般附于其他门类下或独设门类,趋于稳定;记述时间范围不统一,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灾害条目增多,蕴含的灾害要素丰富;灾害种类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等;记述灾害的格式主要有6种。此外,明清江西方志在“水利”“恤政”“蠲免”“仓储”“赋税”“户口”“宦绩”“名臣”“义民”“孝友”“方技”“艺文”等类目下也记述与灾害有关的信息。明清江西方志记述灾害,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虎洞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村.2013年3-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和出土了包括良渚文化、商周及汉唐明清等不同时期在内的遗迹和遗物.其中良渚文化与商周时期遗存有灰坑、柱洞群、石器、陶器、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等.遗址中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较为完备的玉石器加工工具组合,以及商周时期大型柱洞群组成的干栏式建筑遗存,在太湖地区早期文化中尤其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梳理监测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预防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特征,论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层级和体系建构,并全面探讨了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技术实施体系、监测指标体系、数据管理平台体系和执行保障体系的关系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轲风 《史学月刊》2023,(2):102-114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明人杨士奇所撰的《解缙墓碣铭》和《李至刚墓表》是后世史传中李至刚书写的祖本,李至刚“蒙垢简牍”的故事不断被复制、传播和再创造,最终影响到清代官修《明史》的道德性书写。这一案例呈现了个体书写如何影响集体书写的过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明代中前期杨士奇长期秉政,并以其政治声望、文化影响进而掌握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反映,也是明代史家反思和批判永乐朝史事、明代中后期现实的心态折射。  相似文献   
6.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7.
1991年,正定建筑公司在正定县西南街元件厂分厂挖灰坑时发现一处铜器窖藏,出土佛教造像及用品22件,年代多为明代,个别为清代,包括3件明代漆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及明代漆金铜文殊菩萨像、明代漆金铜普贤菩萨像等。此处原为日伪时期伪河北省省长、伪河北省警备司令吴赞周的旧宅,分析这批铜器应为其家族供养或收藏。本文分别对这批铜器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商文化与城墙有关的祭祀遗存可以区分为城墙营造过程中的祭祀遗存、城墙使用过程中的祭祀遗存两大类。城墙营造过程中的祭祀遗存的祭祀对象可能为地祇。城墙使用过程中的祭祀遗存又可细分为城墙附近的祭祀遗存和城门附近的祭祀遗存。商文化与城墙有关的祭祀遗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对周代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每一天,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都是人潮如织。徜徉在幽深的坊间巷里,人们沉醉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惊叹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当人们在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时,不一定会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清时期石刻刻工的辑录,曾毅公和程章灿在其学术著作中已收录较多,但仍有遗漏,笔者依据《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县卷》对明清时期的刻工予以辑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