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阙形龛是汉地工匠对佛教艺术进行改造的一次尝试。由于西王母图像和佛教图像长期存在互动关系,是汉代工匠改造佛教艺术的出发点,因此如果追溯其源头,西王母图像成为此文讨论的切入点。通过对汉画中"西王母+双阙"模式和佛教艺术中"补处菩萨+阙形龛"模式的图像与意涵的比较、巴蜀与河西之间的交通以及河西地区天堂观念的考察,此文推断阙形龛的创意应该是来自四川地区汉画中的"西王母+双阙"模式。  相似文献   
2.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颐阙是东汉晚期的红色砂岩的建筑物。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阙檐东面残缺.导致日晒雨淋加剧,苔藓丛生,从而引起严重风化。为此,对残损阙檐进行了修复。根据高颐阙的结构.雅安市的气候特征及阙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讨论了薄片检查和 X 衍射分析的结果、修复残缺阙檐的理论基础以及计算、修复的程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杰  赵瑞民 《文物》2015,(2):65-70
<正>1999年,裴池善发现晋城泽州县山河镇沁河东岸拴驴泉水电站北悬崖上有一处石刻(图一)。2001年在《晋城揽胜》一书中有简略介绍[1],但未涉及石刻内容,仅附拓片照片。2013年8月,我们在裴池善的带领下再赴此处考察,裴池善还重新做了拓片(图三)。一现据拓片录文如下: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掾位下曲阳吴放督」将师匠兵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  相似文献   
5.
池杰 《神州》2021,(1):93-94
汉语被动句以其独特的句型、较为复杂的分类及在其他语言中对应表达上的特殊性等而作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通过参考前辈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从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式和维吾尔语的被动语态着手,通过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中总结出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方法及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6.
邢鹏 《收藏家》2022,(5):83-90
<正>五、佛陀涅故事及相关题材造像据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经》(大正藏经号374)的记载:佛陀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涅。据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大正藏经号007)记载:“(佛陀)语阿傩言:‘汝可往至娑罗林中,见有双树,孤在一处。洒扫其下使令清净。安处绳床,令头北首。我今身体极苦疲极。’尔时阿傩及诸比丘闻佛此语倍增悲绝。阿傩流泪奉敕而去。至彼树下洒扫敷施。皆悉如法。还归白言:‘洒扫敷施皆悉已毕。’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入娑罗林,  相似文献   
7.
《民俗研究》2021,(2):5-13
文章首次提出了"食物边界"的概念。采集渔猎时期人类的食物资源利用处于一种"无边界"的状态,人类可能曾经利用过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食物充饥。在漫长的探索中,世界各地的先民们逐渐排异和淘汰了对自身有疾病伤害之祸的食物品种,集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质的农牧果蔬品种,同时辅之以不同的烹饪加工技术化解食物所含毒素和病菌,保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再经过各地区之间不断的相互补益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足以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食物资源库。然而,农业所廓清的这条人类食物利用的边界在灾异与丰裕情形下,往往也会出现失范与越界。此种失范与越界不仅侵害了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权,也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造成冲击,乃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法家学派在时间上有前期、后期之分,在地域上有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之分。商鞅是前期法家名代表人物,其法学理论典型地体现于社会终极理想之中。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首先是法治化社会,以法治国,在社会高度法治化基础之上,人类有望进入其理想化阶段——道德自律社会。法的力量由中心退居边缘,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道德价值体系成为人类社会最高原则。从“法治”到“德治”,这是商鞅法学理论的逻辑过程,也是商鞅法学理论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灿 《文献》2020,(1):92-115
本文首次公布安徽博物院藏399年宝贤写卷的完整录文,并通过对比宝贤写卷与昙无兰《〈千佛名号〉序》中的记载,证明其真实身份很可能就是东晋昙无兰抄略自《贤劫经》的《千佛名号》(或称《贤劫千佛名经》)残卷,而该文献此前久已失佚。文中进一步推测,作为现存最早的抄略类佛名文本,写卷(即《千佛名号》)制作最初可能是基于唱导古法(即5世纪之前的唱导作法)的仪式实践需求——古法唱导中的两个主要仪式程序,可能分别催生了佛名和因缘譬喻故事两类抄略本,二者在古法唱导仪式中可能存在伴生关系。同时,这件写卷不仅为研究古法唱导提供了首件实物例证,也有助于理解5世纪前中国佛教八关斋日的仪式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星云 《环球人物》2020,(8):116-116
有两条狗,彼此相依为命。 小狗老是抱怨生活的穷困——吃的要自己去找、住的地方也很简陋,羡慕那些被人类豢养的宠物狗。 “幸福之神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降临,让我们衣食无虑,洗刷丧家之犬的羞辱呢?”小狗说。 老狗总是安慰小狗:无家处处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