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汉辉 《中华遗产》2007,(11):130-143
1908年来中国旅行的日本学者小林爱雄在他的《中国印象记》里记录过这样一段对话:“你回到日本后,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同胞,赶快研究中国,赶快来中国,赶快在中国开发事业,而且一定要热爱中国……”说这番话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近30年之后,身着黄色制服、手握着刺刀的他的同胞们果然来了,并且在瞬间遍布了这片“乐土”的每个角落。一批珍贵的历史旧照展示了他们以何种方式将一种令人费解的“热爱”发扬光大,并将其“无私”地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又是70年过去,当年的“从军记者”们留下的一幅幅珍贵旧照,连同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以及由其制造的独特战争话语,都将作为宝贵的记忆遗产供这段“历史情缘”的双方,乃至今天新的“热爱”方式的实践者和旁观者们玩味、深思……  相似文献   
2.
来函     
《人物》2018,(3):8-8
马东 慢火烹茶 马东身上的价值观,刚好糅合了早期奇葩说另两位导师的底色。他有蔡的柔和精准,旁观者清,又有高的文人情怀,自由主义。马东也许真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个“怂人”,但他擅于转弯.“知世故而不以世故待人”,深刻理解“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种平淡直接的生活代价。  相似文献   
3.
10月15日,柬埔寨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90岁。 正如法新社所评述的,这位长寿的柬埔寨太皇是最后几位幸存的20世纪政治风云人物之———他曾见过尼赫鲁、铁托、毛泽东、纳赛尔和戴高乐;他亲历过殖民、日据、独立、流亡;  相似文献   
4.
黄乔生 《纵横》2011,(8):15-18
辛亥革命是鲁迅一生当中经历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即便作为同情者、旁观者,鲁迅也从中获得了深切的体验。他个人的生活道路因这场革命而改变,而作为文学家、思想家,他对革命的理性思考、深刻分析和形象描绘,更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发本文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相似文献   
5.
在做美术指导前,叶锦添是一名摄影师。他拍了很多日常或者工作的照片,并没有找到他认为的真实。《梦·渡·间》是他今年举办的装置影像展,这个游走在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展览以一个名叫Lily的仿真人模特为主题,这个女孩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没有差别,穿着我们熟悉的衣服,出现在日常生活场景里,甚至有以假乱真的效果,惟一不同的是,她不能动,也不会说话。作为旁观者的叶锦添,将这个女孩和她周围的人事用镜头记录下来,试着通过Lily进入某个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萧娴挥豪写出:"大好山河,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写完这幅丈二对联,萧娴意犹未尽,又写下"壮观"二字。字迹挺拔俊逸,旁观者无不热烈鼓掌。从此萧娴有了"粤海神童"之称。照像馆的厨窗内陈列着她的照片,还特别注明"大书家萧娴"字样。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理》2006,(9):177-177
8月,盛夏的南宁,两辆外型简单爽朗,充满都市气息的x-TRAIL吸引了众多旁观者的目光,这是NISSANX-TRAIL(奇骏)继深圳、广州、云南、重庆、成都和大连6站后,再次为消费者精心打造的一场SUV都市时尚行。  相似文献   
8.
张正 《中国土族》2009,(4):70-71
我与郭建强相识已久,一直引为兄弟,他少言寡语,行事沉稳,几乎从我们相识之初就是这个样子,就像他的诗歌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语言风格甚至书写内容的指向上,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不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似文献   
9.
赤色书刊     
《神州》2008,(5):92-101
《西行漫记》《西行漫记》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斯诺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们在一起的这些日所看到,所听到,所学习到的一切,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作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惜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言中的"赤匪".  相似文献   
10.
李海云 《民俗研究》2020,(3):F0002-F0002
近年来,“华南学派”成为学界一大话题。这是怎样的研究群体?有着怎样的学术范式与终极追求?当事人未遑多论,旁观者猜议不已。眼前这本薄薄小书,似乎透露出些许消息。这本书的有趣在于“对话”,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自由对谈中,大致不离“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从人的行为出发的制度史研究”“区域研究中的‘国家’”等核心话题。一方基于东亚思想史立场似有无穷追问,另一方则娓娓道来,显示出作为华南学派人物“夫子自道”的风范,一番碰撞之下,杂树生花,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