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志艺文占据比重甚大,社会主义首轮志书艺文内容又过少。第二轮县志如何处理艺文内容入志是一个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新编县级志书艺文部分应包含哪些内容,旧志与首轮县志艺文入志情况的比较,第二轮县志艺文志内容选择分析、写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佳臻 《文献》2020,(3):98-107
元末熊梦祥所撰《析津志》(现仅存辑佚本)的"名宦"部分,从木华黎到刘因等47人的记载,是从《元朝名臣事略》中辑录而得,二者之间存在史源关系。确立了史源关系后,进一步梳理其中的内容,发现《析津志》和《元朝名臣事略》对元初中书官员刘肃的官职记载亦有误,应为"左三部尚书"而非"右三部尚书"。深入考察后进一步发现,《元史·百官志》对元初左右三部设置时间的记载亦有误,应为中统二年,而非中统元年。  相似文献   
3.
灌南方言差比句主要有S+比+St+A、S+A+过+St和S+A+St三种类型。其中,S+比+St+A使用最为普遍,老人和年轻人都用。而S+A+过+St和S+A+St在中老年人中使用比较多。这也正符合汉语方言差比句的历史演变趋势及南北方言差比句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6月9日至11日、7月30日、8月10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分别参加了黑龙江省志财政志、测绘志、公路志志稿评议会。袁建勋认为,志  相似文献   
5.
S.367《沙州伊州地志》内容多渊源有自,透露了传世文献所不详的史事。此卷关于鄯伏陀事迹与其它文献比对,可以看出鄯善人迁入纳职的传说在唐代后期并没有凝固。蒲昌海地名在鄯善、伊吾重合的现象,应该与古代鄯善人迁移到伊吾的史实有密切关系。曹魏伊吾县在敦煌,不在伊州,故S.367《沙州伊州地志》言伊州“魏、晋无闻郡县”。  相似文献   
6.
刁美林 《中国地方志》2023,(1):98-111+128
中国古代义田肇始于宋代,至清代鼎盛。伴随清代义田发展,盗侵现象亦呈多发之势。清代宗族、官府等踊跃捐输,支持义田发展,同时对义田盗侵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宗族主动申请将义田立案,经过官府层层审批,载入志书中备存。官府为义田创立者颁发执帖,并通过勒石建坊、颁给御书匾额、赏予顶戴等方式予以褒奖宣扬。对盗侵义田者,则订立法律规条,分类治罪处罚。乾隆年间发生两起义田侵没案件,反映了律法规条在义田保护方面缺乏应有的执行力,透射出官府保护义田之有心与乏力。  相似文献   
7.
李碧瑶 《北方文物》2018,(3):100-105
前贤在论及辽代军事监察制度时,依据的史料多是《续通典》卷33《职官十一》,由于其史源为《辽史·百官志》,又《百官志》的记载存在各种问题,从而误导了对辽代军事监察制度的认识。辽朝建立了一套完整周密的军事监察制度,至少有行军监军、招讨司监军、驻军中的监军三种类型。监军的职责主要为监督地方官、管理驻军,有时亦亲自带兵执行作战任务。辽代方面性军事机构,如统军司、招讨司等,因带有军管性质,故其监军有时亦负责民政事务;根据辽代凡有军队之处,无论是行军还是驻军,皆设有监军这一特点,对《辽史·百官志》中关于"监军"、"都监"的记载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8.
付纯华 《神州》2012,(25):75-76
德语是德国和周围国家使用的一些方言的统称。奥地利德语的基础就是奥地利大部分地区所讲的方言巴燕语。一般语言学家认为瑞士德语是德语的一个方言,它与施瓦本方言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正>用米粉、麦粉或豆粉等制作的块状食品,叫做"糕",这个字始于汉代。《说文解字》:"糕,饵属""九月初九已食‘蓬饵’"。食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礼·天宫·笾人》论述笾人的职责时说:"放在笾里的美食,有面食饵饼。"《方言》:"饵"叫做糕,或叫做"餈"。糕,捣碎黍子做成的。1南京人食糕的历史悠久。隋唐时,出现了"花折鹅糕""梅檀糕"等名品。宋时,糕的品种更多了,新增了"小甑糕""五香糕""粟糕""蜜糕""蓬糕"等。工艺也更为复杂了,如五香糕,讲究糯米、粳米的配比,掺有芡实、人参、茯苓等中药材,成品既黏又松,既香且甜,还有健脾胃的功效。元时,糕"称斤两而卖之"。明时,糕的品种相当多,又新  相似文献   
10.
<正>樊焯的《蛮书》(1)虽记载关于云南一些历史,但未成专门的云南地方志。民国时期的《新篆云南通志》认为"云南有志,当自李京的志略始"可见李京的《云南志略》不仅是元代的云南地方志,也可为简略的云南通史。该书又名《乌撒志略》,陶宗仪所说《云南杂志》也应为《云南志略》。作者李京(2),"其诗总题曰《鸠巢漫稿》"(3),已缺失,尚有在云南时所作之诗收在后世云南志书中。据虞集、元明善及其所作《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