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思 《中华遗产》2014,(5):160-160
在为做正定古城的策划而阅读的海量资料中,有这样一条“史料”反复出现:清朝末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奉命筹划修建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几经勘测,决定把铁路东西两端的起止点分别设在正定府和山西太原府。但清末年间铁路尚属于新生事物,正定府的乡绅生怕铁路坏了风水,一致反对在正定设站,极力疏通各种关系,要求铁路改线。最终,正太铁路的东起点从正定移到了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这一决定,也为两座城市今后截然不同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赵子云 《文史春秋》2012,(11):22-29
今年是名动中外的南京艺术学院百年诞辰。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南艺”之前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而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又是由3个院校组合而成,其分别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科)。前两者在中国艺术教育史册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而山东大学艺术系,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富有解放区的文艺传统。三者都是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新生事物。它们的结合,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邱庄纪事     
杨正泉 《百年潮》2011,(8):69-73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走农工商联合的路子,在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下的新生事物,对农村乃至全国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谈大邱庄就要谈禹作敏,他是昙花一现的悲剧性历史人物。大邱庄的兴衰,禹作敏的覆灭,对我们回顾和研究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有着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妈是个非常牛的人。牛到什么地步呢?我是她女儿,上大学的时候居然会用"抱歉,我想找个我妈那样的男朋友"这种理由来拒绝向我表白的傻小子。当然,我不是喜欢女人,也不是要找个无微不至照顾我的人做男友。对上面那句话的进一步解释是:我要找个像我妈一样聪明、幽默、独立、坚强,对一切新生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人做男友。没错,我妈就是这么了不起。在我眼中,我妈的优秀事迹俯拾皆  相似文献   
5.
篇目是志书的基本构架.它牵动全局、制约全书。篇目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第二轮续志的时限正值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因循守旧。机械地沿袭首轮志书的篇目设计,就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福州市志》(1995~2005年)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对篇目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徐文常 《神州》2011,(5S):19-19
俗话说: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虽说社会物质文明在不断提高,人们接触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但孩子们能写出来的东西却越来越贫乏了,尤其农村中学,问题就更突出了,这是所有语文老师和家长都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建荣 《神州》2012,(22):11-11
时光在飞逝,事物在发展。进入六年级,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学生变了。仿佛一夜之间,新生事物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让我这个思想仍沉溺于过去的班主任措不及防。他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威严的班干部毕恭毕敬,不再是犯了错就惊恐地等着挨老师批评的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8.
蒋宏 《神州》2012,(21):160-160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进行人文化、和谐化的教学,这就启示我们:古人崇尚的“悬梁刺股”式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没有“苦”,学生照样能学好。这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把课堂上活,才能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快、更轻松。而英语教学更是要教师多费心思,因为这是学生接触的“新生事物”——老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电报,竟然也会成为战争利器?不错,在民国初军阀混战的那段岁月,干戈与纸墨共舞,枪杆子与笔杆子齐飞,电报的作用并不逊色于那些坚船利炮。正是此时,北洋儒将吴佩孚也利用了这新生事物,打了一场精彩的电报战……  相似文献   
10.
说过年,“腊八粥”原来是农民腾仓清理出来的各种陈杂粮合起来煮成的稀饭;现在流行的公司年会,在以前叫“倒牙”;各家有各家的年夜饭菜单,但是一定要有一碗不切断的青菜和一盘金银丝,或者一碗寓意着“金银、清白、勤快、久长……”的安乐菜;到了正月十五,还有年味更加浓郁、更加讲究的的“请春客”……听陈蓉俊老人摆的这些龙门阵,跨越的年代久远,才发现有很多习俗早已消失不见,而保留下来的那部分也有些背道而驰,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这种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断裂,趋势堪忧。良好的文明发展进程应该是齐驱并进的:新时代的新生事物衍生不断,传统里的文化精髓也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