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正本书口述者李敦白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美籍中共党员,1921年出生于美国南卡州一个律师家庭,大学期间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1945年9月作为美军士兵到昆明。1946年退伍后,先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工作,旋至张家口参加中国革命,经李先念、王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新华社从事英语广播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李敦白因"斯特朗间谍案"入狱,1955年出狱后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敦白在中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李敦白 《百年潮》2015,(1):74-76
我在宣化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那时都叫他周副主席。我对他的外表的印象,最突出的就是帅,英气逼人,目光敏锐,看上去精力充沛,一望即知不是常人。他个子不算很高,中等个吧,眉毛特别重,络腮胡子,刮不胜刮,脸上常常露出青灰色的胡茬。周副主席和代表国民党的王天鸣将军以及代表美方的白鲁德将军带着大批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到宣化店视察  相似文献   
3.
作为1920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制订者和参与者,胡佛和斯特朗都支持美欧经济合作,并鼓励美国民间私人力量参与一战后欧洲的重建,但面对美国对外贷款及其带来的国内投机,二人的分歧也日益突出。胡佛和斯特朗之间分歧反映了他们在欧洲重建方面不同的利益诉求,其背后则是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而这种分歧和冲突导致了美国国内的对外经济决策权力分散和碎化,缺乏有力的决策核心,使美国的对欧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并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