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丙中 《民俗研究》2007,(3):251-257
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昌仪先生。  相似文献   
2.
王杰文 《民俗研究》2008,(3):111-138
在民间文艺学领域,对于神话、传说、故事等口头叙事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近些年以来,新的材料不断被发现,新的理论、方法不断被更新,口头叙事研究领域又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传说与历史”的理论思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颖 《黑龙江史志》2008,(20):60-61
文艺学本体论研究是新时期文艺学研究的主导趋势。这一时期多种文艺学本体论形态纷纷在国内论坛登场亮相,从本质上说,这是新时期文艺观念的一次大胆的自我调整与革新,极大地彰显了艺术形式的特殊价值,促进了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文艺学本体论自身的缺限和解构主义的颠覆,文艺学本体论几乎陷入困境,淡出人们的研究视野。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建构新世纪文学本体论,是当代学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勃 《民俗研究》2002,(2):185-189
2002年3月2日,落成不久的齐鲁文化会馆迎来了一批全国着名的民俗专家、人类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和山东省有关学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举行“《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首发式”,采用座谈研讨会形式,倾听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同志意见,并将这本书推介给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5.
毛巧晖 《民俗研究》2020,(1):90-98,158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1962-196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纂了九辑《民间文学参考资料》,它们除了展示全国民间文艺实践外,还集中呈现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对民间文艺发展规划、组织以及民间文艺学新体系的设想。一方面,它们呈现了新中国初期民间文艺的研究宗旨;另一方面,既有对民间文艺概念、范畴、价值以及基本特性之讨论,亦有对苏联民间文学理论的集中引入,同时译介欧美民间文学理论现状,形成了与苏联、日本等"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对话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民俗研究》2002,(1):5-6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钟敬文先生,广东海丰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般人都知道王鸿儒是一位作家。其实,他还是一位学者。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他考取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班文艺学专业,专门从事文学这一行业可以说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迄今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而这二十多年刚好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即20世纪80年代,他主要从事文学的批评和研究;后十年,即20世纪90年代,他主要从事文学的创作。他是由文学的研究、评论转向文学的创作的。而他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祝鹏程 《民俗研究》2023,(4):23-33+157-158
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学苏联”的社会主潮,钟敬文积极将“人民口头创作”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左翼革命的理想主义,民族主义的立场,他自身实证主义的知识结构,以及中国本土的文明传统的事实深刻影响了他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出于新文艺建设的需要,他注重“人民口头创作”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概念界定、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中,他又充分顾及了中国本土的特殊性和独立学科构建的需要,对“人民口头创作”做了调适,力图构建更具本土化、实证色彩与开放性的学科体系。理论的本土化过程显示出钟敬文在政治与学术间保持平衡的努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冲突,体现了中国民间文艺发展在“为学术”与“为文艺”两种学科目的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常概念的体裁——体裁概念的共同理解及其运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育:从艺术概念到日常概念体裁(Genre),是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内民间文艺学得以形成的历史,也是它把研究对象的采集范围逐渐扩大的历史。这恰好说明了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发展规律,即:每当民间文艺学的探索进入一个新领域时,民间文艺学者便看到口头传统的某类体裁,而且往往集中在某一类特殊体裁上。  相似文献   
10.
王讯 《民俗研究》2004,(1):201-201
2003年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民协等单位协办的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党召开。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贾芝,白庚胜,乌丙安,王平凡,汪玢玲,张振犁等专家学者以及钟敬文的亲友,学生,座谈会由覃志刚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